找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和方向定位,是我们在四十年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能不能获得广泛认同支持和激发改革动力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决定改革开放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重要政治判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天,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联系起来看,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大背景以及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联系起来看,意味着需要我们尽快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以及行动的重大调整。
如果说,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很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话,那么在今天以及今后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切实需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环境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上海是我国近代以来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萌发并发展进程中逐步崛起的重要城市,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一直起到了“领头羊”“先行者”的作用。如今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下,上海理应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为全国改革转型创造和积累经验。这种“改革之转型”的理念和战略,应该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根本之策”、“关键之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正因如此,人民绝对不是吃饱喝足了就心满意足的,绝对不能仅用物质文化生活等同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不断提升。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供给虽然也很难,但相对而言,还不是特别复杂,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特别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其复杂性和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不管有多复杂,有多难,都是“改革开放再出发”要直接面对的挑战和任务。
鉴于此,我认为需要认真研究,统一规划,将其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要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并通过法治政府的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切实赋予市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和城市公共生活的权利,使人民通过其主人翁的身份和意识,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政治环境和人文条件。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张炯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