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贤南美白对虾开捕在即
邵毓琪
■ 金贤合作社南美白对虾开捕在即
  “我们基地的南美白对虾目前长势良好,5月初就能开捕上市。”随着天气转暖,当传统虾农还在清塘选种时,位于庄行的上海金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了白对虾上市倒计时。

  合作社负责人陈华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大棚养殖模式获得成功;不仅如此,最早上市的一批白对虾还卖出了每斤近50元的高价,比起传统养殖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多,这让他信心大增。今年,尝到甜头的他又投入数十万元,扩大大棚养殖面积。过年前就从海南引进虾苗,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将塘水保持在白对虾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虽然投入大一点,但因为能比传统虾农多养一茬,土地的利用率上去了,虾农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如今,在奉贤对于规模化养殖户来说,大家对大棚养殖趋势已经形成共识。上海傲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虾塘若要改成大棚养殖,每亩需投入基础设施费15000元,配套设施费5000元,整个改造费用每亩达到了2万元。如果没有病害,一般每亩池面可产对虾600余斤,若按全年平均价格30元/斤、1年养2茬计算,每亩收成近4万元,去除虾苗、饲料等成本,不到2年就可收回投资。

  此外,大棚养殖相对于传统露天池塘养殖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控性比较强。不少虾农表示,露天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只能养一茬,养殖周期在每年五月到十月,其中还有虾农们最为担心的梅雨季节。此时,虾苗正处于从苗池放向大塘的关键时期,时阴时雨的天气容易使白对虾产生病虫害,导致大面积死亡。而采用大棚养殖后,不仅可将外界天气影响降至最低,放多少苗种、投喂多少饵料、温度、溶氧、排污、换水等,基本都能做到精确计算和控制,最大限度保证了产量和养成率,使虾农利益得到保障。

  在采访中,也有部分虾农对大棚养殖持谨慎态度。根据养殖经验,大棚薄膜使用年限一般在2年左右,如遇台风等恶劣天气,损失还会更大,但目前针对水产养殖的农业补贴相对较少,且农业保险额度标准偏低。虾农希望,农业部门能够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有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水产养殖方面走得更远更稳健。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邵毓琪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金融城
   第A16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到伲屋里厢看盆景玩壳雕,可好?
妙境鹃影 杜鹃花展松江开幕
“骑大马”游古镇
奉贤南美白对虾开捕在即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5奉贤南美白对虾开捕在即 2018-04-21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