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打开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打开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打开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打开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发之初“很差钱” 巧妇无米怎作为
“资金空转、土地实转”打开浦东开发开放新局面
宋宁华
  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由此开启了浦东一次创业的宏伟事业。

  如今的浦东经济实力强大,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很差钱”。最终,决定采取“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创新方式,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打开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全新局面。

  山重水复疑无路

  “回想浦东白手起家的创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创造了‘土地空转’模式。” 前外高桥集团监事会副主席吴震回忆,为了凸显浦东开发开放的特色,中央决定在浦东设立四个功能板块,分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市委市政府决策先行启动陆家嘴、金桥、外高桥3个板块,要求抓紧把3家开发公司尽快组建起来,开展“七通一平”土地开发工作。

  注册公司、“七通一平”,资金从哪里来?有两个办法,要么找财政,要么找银行。但按照规定,银行借来的资金不是自有资金,不能作为注册资金。硬着头皮找财政要钱?但无论市里还是区里当时都“差钱”,几次上门都是无功而返。

  柳暗花明又一村

  都说“穷则思变”,被逼无奈下,几位浦东的同志想出了用土地折价入股的方案。没有钱,有土地,能不能以土地折价入股?工商部门说可以,但必须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事实上,当时浦东不仅没钱,而且也没地。因为那时上海土地已由划拨转为批租,通俗地说,就是要拿钱买地。以外高桥为例,当时市里出让给外高桥开发公司是4平方公里土地,按60元/平方米计算,需要2.4亿元资金。要折价入股也必须用钱购买形成价格后才能注册。关键还在“钱”。

  就在事情再次陷入僵局时,一张毫不起眼的记账凭证让浦东人一下子找到了突破的灵感:能不能以支票背书方式,实现“资金空转、土地实转”呢?

  具体来讲,首先,由政府土地部门与开发公司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其次,由政府、银行、公司在支票上同时背书;再则,进行验资后工商注册登记。如此一来,各个环节就能走通了。但因为国家文件里没有写“空转”是否可以,所以各家银行都不敢做。后来,是上海投资信托公司(以下简称“上投公司”)解了燃眉之急,为公司提供了200万元开办费。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土地部门、上投公司、开发公司,大家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在一张支票上当众背书,成功实现了“土地空转”。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从“管红绿灯”的变成“拆房子”的
公益夏令营 走进敦煌展
夏天可乘凉 冬日能取暖
开发之初“很差钱” 巧妇无米怎作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开发之初“很差钱” 巧妇无米怎作为 2018-07-23 2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