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微缩赵州桥长1280毫米,宽280毫米,高260毫米,比原版整整缩小了50倍,采用紫光檀、黄檀材质,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打破此前王震华本人保持的微缩天坛祈年殿最小零件1.5毫米的纪录。
家住闵行区华漕镇的王震华,是一名榫卯结构模型爱好者。他16岁自学木工。1984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并潜心钻研榫卯结构和制作技艺。2010年,尝试制作微缩古建筑模型,历经5年终于制成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并获得“2016年世界手工艺品国匠杯”金奖。2017年,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震华本人也被评定为该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州桥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大型石拱桥。王震华说,不用一滴胶水,用7169个零件营造微缩版赵州桥,靠的是榫卯结构和鲁班锁技术。王震华创新两大拼搭方式。弧形桥拱共包括28道拱圈,一道拱圈由41个相同零件组成。41个零件用燕尾榫相互锁定,28道拱圈则用穿带燕尾榫锁定,再用护拱锁定。在桥基、桥墩、桥面,王震华研究出“百变”鲁班锁,组合性强,可自由拼接,再辅以特殊件,即可拼搭。微缩赵州桥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再次突破最小榫卯零件的极限。近距离看,每一个细小的零件都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而且 微缩赵州桥上能走人,王震华说,理论上桥体可以负重40公斤。
王震华说他有两个执念,一是要为后人保留下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二是要发扬“中国造”的精髓。这些年看着乐高玩具受到追捧,而榫卯结构是三个维度的拼接,更考验智慧和动手能力。他决定不断优化天坛祈年殿、赵州桥拼接模块,适当减少部件,让孩子能玩上浓缩着中国千年建造精华的榫卯模型。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