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贤垃圾分类出奇招
“桶长”手把手来教分类
李一能 孙燕
  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正在上海全市紧锣密鼓地开展,郊区农村也是如此。日前,奉贤区区长华源在参加“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访谈节目中提到了一个陌生的名词“桶长制”,这是奉贤区农村在推进垃圾分类中使出的“奇招”。

  听说过局长、所长、校长,桶长又是什么长?答案是“垃圾桶一桶之长”。首创这一名词的奉贤区四团镇镇西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郊农村,拥有1112名60岁以上老人,并不是推进垃圾分类最理想之地。

  农村要搞垃圾分类,就要有符合农村特点的模式。去年8月,村里通过整合村干部、村民、保洁员力量,将23个村组划分为9个网格并推行“桶长制”。这个“桶长制”,共分三级。一级“桶长”由9名村干部担任,对网格责任区内的垃圾分类实行总体监督指导;二级“桶长”由农村党员和热心乡贤组成,每人结对10-20户村民开展垃圾分类;三级“桶长”由保洁员为主,在村里垃圾收集清运时,确保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到位。

  “剩菜剩饭这种会烂的,要放在湿垃圾桶里;玻璃、尼龙纸这种不会烂的,就要放在干垃圾桶里。”75岁村民秦福娟,对于如何垃圾分类对答如流。她告诉记者,农村老人复杂的东西记不住,桶长就把湿垃圾成为“可烂”,干垃圾称为“不可烂”,这样几次教下来,她也能说出个所以然。

  几乎每天,60多岁的村民金林德都钻在他所负责村组里,履行二级“桶长”职责。“先看一看,分了没有;然后问一问,为啥这么分;最后再对分类不准确的进行纠正。”金林德说,通过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现场示范垃圾分类流程,一些高龄老人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也越来越顺了。

  去年,四团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级“桶长制”管理给国家住建部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并被其评价为“值得学习和推广”。目前,奉贤已起草完成《奉贤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即将在全区推广。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金色池塘
   第A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16版:乐活嘉年/金色池塘
非遗浦东说书国庆走上周浦街头
王震华 手工造了座微缩版“赵州桥”
枫情满园 醉美东平
“桶长”手把手来教分类
郊区新事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桶长”手把手来教分类 2018-10-06 2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