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的源头是思想,什么样的策展理念呈现什么样的展览。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又是一个怎样的展览呢?用学院创始人、展览总策划龚学平老校长的话说,是一个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展览。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中国水墨之所以能够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奔腾向前、永不止歇,其核心动力就是创新。20世纪以来,中国水墨更是在社会巨变、中西碰撞中迎来了愈加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一滴水、一点墨,已然超越了绘画技法范畴,化作一种观念、一种意识,成为艺术家在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天人合一”的境界。新时代、新水墨,呼唤新的展览。创新,是这场盛会的关键词。
不一样的开幕式。“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古琴演奏家龚一以一曲《高山流水》开始了“水墨概念”的跨界演绎。“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让人体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一会儿跌宕起伏,“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时而风平浪静,“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如歌的旋律,宛若一幅幅“水墨酣畅”的山水画卷。
黄豆豆和陆莎莎的《墨戏》是舞蹈与古筝的对话。因为有水墨,我们的汉字书写演变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书,心画也”,舞台上的陆莎莎一身青色长裙,宁静悠然,纤手拨筝,时而婉约,时而铿锵,高潮时音符仿佛瀑布般倾泻,尽显书家创作之心境和激情;黄豆豆水墨素衣,水袖作笔,舞台为纸,翩翩起舞,气象万千。
开幕式尾声,十余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装模特队的女子,身着一袭水墨旗袍,微微收腰,轻轻抬足,盈盈踮步,颦颦回首,悠然走上舞台,尽显东方女子的柔情与风韵,成为又一道“水墨概念”的靓丽风景。
一场属于“水墨概念”定制的表演拉开了艺术大展的帷幕,刘国松、周韶华等31位水墨艺术家呈现了80余幅作品。创新是他们文化性格中最为明显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中国水墨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秉承先贤规矩,重铸自己方圆。”参展艺术家们扎根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与世界各类艺术交流交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试图回归本真释放天性,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气象。
大展另一个亮点是“水墨概念”已衍生至学校创新教育。我们在展览会上可以看到,水墨已经融入日常教学和科研,无论是数字影像、互动装置,还是玻璃陶瓷、服装设计等,许多作品都有在校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这些作品在创作观念、形式表达、媒介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源头创新水自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校十余年来,秉持创新理念,艺术教育蓬勃发展。我们坚信在文化自信的激励下,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进程中,只要不断创新,上海必将会成为当代水墨艺术中心。
十日谈
水墨春秋
责编:吴南瑶 林明杰
这次水墨展强调“当代”两字,97岁的她欣慰地看到很多青少年的作品,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