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自媒体流量造假是条不归路
纪 玉
  纪 玉

  如果一种本该被视为不正常的现象,在行业内成为“公开的秘密”乃至潜规则,人们不以为奇,问题就大了。自媒体流量造假,便是一例。

  近日,一篇题为《国王的新衣:自媒体流量造假乱象》的报道中写道:“数据造假就像国王的新衣——但凡和流量经济扯上一点关系,广告主、代理公司、媒介投放机构、自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本身都对此心照不宣——却没人敢站出来做第一个说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

  流量可以“变现”,这是造假的“驱动力”;流量造假的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很低,这是造假泛滥的“催化剂”。据报道,一篇文章刷到10万浏览量大约成本5000元,有的公众号一篇合作收费能达10万元。去年,爱奇艺起诉“刷流量”公司胜诉,但因为“刷流量”承担法律责任的,仍是少之又少。

  有时候,你以为看的是一篇“10万+”,而实际阅读量可能不到十分之一。这种造假风气已经严重污染了自媒体领域。靠流量造假就能轻易“变现”,势必挤压那些精耕细作、不愿同流合污者的生存空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无限度透支受众信任,破坏的是整个自媒体领域的良好生态,污浊的空气将使受众远离,有意合作者也会敬而远之。泡泡总会破灭,流量造假带来的虚假繁荣也终会消逝。自媒体流量造假是条死路,除了需要大喊一声“国王没穿衣服”的诚实小孩,更需各方行动起来,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首先需要的,当然是自媒体从业者的自律。自媒体平台也要进一步优化算法、升级技术,挤掉“刷量”泡沫。对于广告主等出资人来说,只盯着浏览量、点赞量、评论量等数字也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找到更好的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不能因为眼前利益就放任造假。别把用户或受众当傻子。“不讲是非,只看利益”,终会把自己带到沟里去。

  自媒体流量造假是一种欺诈,就像网络商家刷单刷好评一样,也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方式。行业自律非常关键,而外部监管也不可或缺。如何在立法和监管方面抬升数据造假成本,关系到维护清朗社会风气和良好商业环境,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科技奖
   第A05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海成果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阳光天地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着力提高党建水平
特斯拉充分感受“令人惊叹上海速度”
车船税涉企用地成本将减税40亿元
自媒体流量造假是条不归路
新民晚报要闻A02自媒体流量造假是条不归路 2019-01-08 2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