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海成果
     
本版列表新闻
科普影视、丛书作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普影视、丛书作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普影视、丛书作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普影视、丛书作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影视、丛书作品
助科研走出“深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马亚宁
“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
  科普土壤肥沃丰厚,科技创新之花更加绚丽。今天上午揭晓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三个科普获奖项目,上海占得两席。它们分别是上海科技馆拍摄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和由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牵头申报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两个项目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带领上海第二批医疗队赴汶川抗震救灾,萌生了写一本指导人们灾难逃生书籍的念头。“中国是个多灾的国家,但许多人对灾难的认识太匮乏了,地震后他们赤手空拳就来到灾区,不但帮不上忙,自己反而成了等待救助的灾民。”他开始牵头组织国内灾难救援领域的专家和具有医学背景漫画专家,编写科普读物。2013年,该书问世,全书包括地震、水灾、海啸、火灾、风灾、交通事故等15本分册。2017年,此书的姐妹版——中小学生版又上线,小朋友们也有了自救和逃生的参考读物。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十年前,我国电视荧屏上播出的科普影视片多数由国外机构摄制,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提出,以中国特有、在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濒危物种为拍摄对象,拍摄100集“中国珍稀物种”。从中国大鲵开始,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川金丝猴……一个个难得一见的中国珍稀物种被搬上了银幕,叫好又叫座。如今,这些鲜活的作品又走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

  题材不同、领域各异,两个获奖科普作品有一个共同点——以科学家为主导。“以科学家为主导,才能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性,科普才能走得更远。”刘中民说。而对于科学家,有时候“把科普做好了,其价值一点也不亚于科研突破”。

  上海科技馆馆长原来是动物学家,深感许多科研成果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中国人不拍,人们永远只能看外国团队拍摄的科教片,他们不会告诉你‘鲵’字由‘鱼’和‘儿’构成,对应着它的小名‘娃娃鱼’,扬子鳄酷似‘龙生九子’传说中的狴犴……”

  目前,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已经拍到第14部,先后在国内外十余个公共电视频道和国内外上百家科普场馆播放,覆盖40多个国家上亿人次观众,其中就包括美国探索频道。而《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从2013年单行本完成,到2016年第二次印刷,已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一万余套、15万本。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医务人员、专业医学救援队、社区医生、红十字救援队等一万多人,有了靠得住的教材。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本版图片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科技奖
   第A05版: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海成果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阳光天地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元素周期表”认知再进一步
助科研走出“深闺”
为新能源加足“马力”
让中药“知其所以然”
新民晚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海成果A05助科研走出“深闺” 2019-01-08 2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