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愁似乎不分年龄段,说来就来了。有时是坐在一棵树下,有时是高高地站在楼顶纵览长江,有时甚至面对堪称绚丽的西天晚霞,闲愁来时,内心有说不出的寂寥。
闲愁自古就有,是闲出来的。无事可做时,或不知该做什么时,闷得发慌。人闲愁的时候很脆弱、很焦虑甚至很悲悯。古装戏里的闲愁人生,仿佛声声在耳。
听,张生吟诵:“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对上:“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在古代,衣食无忧的青年女子们就是在莫名的愁绪中流连度日的,没有人,包括她们自己都习以为常。很多时候,忧郁反倒给她们增添了魅力,因为只有身份高贵,心灵丰富敏感的人,才能够拥有对人生更多自觉的体察。
或许,无论我们生在什么样的时代,自己活在世上终归是孤独、飘零的个体,任何一个人与你联系的纽带都不是铁一样结实的,这根纽带有时说断就断了,就像最初剪断你的脐带那样由不得自己。
只是,能够生活在什么样年代,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甚至一生中女人遇见什么样的男人,男人碰上什么样的女人,谁都无法选择。当今我们时时面临的现实压力,在莺莺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她只有因寂寞难遣、向往爱情而生出的烦恼与愁绪。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她的种种愁绪都是闲愁,而所有闲愁都是要不得的。如果看见身边有人如此这般,朋友会吼一声:醒醒吧,快去做事啦!年轻时,闲愁来时都不自觉,只有到了中年之后,有时会猛然清醒,苦笑一下,便去打理应该打理的人生。
现代人是功利的。他们不舍得花时间闲愁了。女人离开数年相亲的男人像离开一个债主;男人看着离去的女人背影哼一声天涯何处无芳草!偶尔在闲愁上面花点时间,做点姿态,也是像倒车那样为了更好地前进。在我们人生过程中,你可能在某一时段完全占有一样东西,也可能一生都占有某样东西,但你不可能一生都占有你希望得到的东西。有时候占有的越多压力就越大,占有的越多,就会因承受不起,为其所伤。
多数人认为,比较纯粹的闲愁,只能是某类生活无忧的女人的专利。男人若沉湎其中就有些搞笑。男人的坚强多半是社会逼出来的。
古时候没有人鼓励女人去独立,因为那时好像没有独立和依从之别。从前的女人和男人有一种相当天然的和谐关系。比如莺莺,就从来不必担心张生会因她不能够赚钱而小看她。社会上“男尊女卑”,而在家庭之内,夫妻之间,似乎也并不缺少平等。
如今社会在鼓励女人独立,但实际上还有女人去依附。利益是第一位的。那么只要能换来金钱和安逸,依附也是一种足以耀人的本领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误了多少女孩前途。我始终觉得,无论男女,独立之经济独立之精神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