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成功探月的消息令无数国人为之振奋,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发的“月背软着陆激光导航避障敏感器”功不可没,这一次,它也来到了工博会现场。“其中,测距敏感器应用于嫦娥四号的软着陆阶段,其核心元部件均为国产自研。”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载荷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何志平介绍。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激光三维成像技术的地外天体软着陆实时避障探测。“通俗来讲,它能避免嫦娥四号掉到沟里去。”
在太空大显神威的仪器,在地面有用武之地吗?何志平给出了肯定回答。“车辆导航、自动驾驶都可以运用激光三维成像技术。”何志平说,“不过,未来还需要降低成本,才能让技术更好服务民生。”
中科院长期合作伙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景动态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探索”一番。作为世界首台全景动态CET-PT,它有个形象的别称:探测人体的“哈勃望远镜”。“它最快可以实现全身30秒显像,并且支持1/40注射药物剂量下的超低剂量成像,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探索提供强大创新平台。”联影医疗资深产品经理徐天艺表示。
这一设备独有的实时全身动态成像,让人类第一次实现以肉眼清晰观测药物注射后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扩散、最终被组织器官摄取并代谢的全过程,突破了传统设备只能提供不同器官在不同时间成像的局限,将片段式成像拼接成全局、连贯的“全息电影”。今年4月,“探索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装机并投入使用;两个月后,“探索者”又正式入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将为癌症低转移研究、免疫研究、细菌感染研究及诊疗一体化等领域创造全新的可能。
记者获悉,“月背软着陆激光导航避障敏感器”和“全景动态PET-CT uEXPLORER探索者”还荣获了本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此外,来自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大尺寸高性能红外玻璃”也引人关注。这块其貌不扬的玻璃具有宽光谱和高透特性,已经在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空间科学、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果攻克了光电对抗用大尺寸红外玻璃领域内的世界性科学技术难题,打破了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和高性能产品禁运。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