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十年磨一剑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十年磨一剑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十年磨一剑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腰杆硬”,没明星也满堂彩!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十年磨一剑
朱光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见图),是一部逆市场潮流而上的剧作——没有明星、全剧方言,先前北京人艺还演过一个版本,“珠玉在前”……加之,大部分全国普通观众似乎对北京之外还有“人艺”都表示惊诧。尤其在上海,对话剧版《白鹿原》也只是隐隐听说过……但是,连着三晚在文化广场上演的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让上海观众重新认识了关中土地上的深情厚谊。一位退休干部观看后表示:“只要‘腰杆硬’,没有明星也能满堂彩!”

  历经九死一生,才把魂找回来

  该剧制作人、陕西人艺院长李宣说:“《白鹿原》是陕西人的魂,我们都是生生剥掉几张皮,历经九死一生,才把魂找回来。”除了北上广,其实全国大部分话剧院团的生存状况不如当地戏曲院团。如果要在百度上查词条,有“北京人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但是没有“陕西人艺”,也没有“河南省话剧团”——他们曾经参加2012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过感天动地的话剧《红旗渠》。迫于生计,陕西人艺的演员也与河南省话剧团的演员一样,曾在外兼职,演影视剧、卖茶叶、开面馆、开歌舞厅。同样也是好剧本,《白鹿原》和《红旗渠》为演员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好剧本、好导演一下子升华了整个剧院的精神状态:“《白鹿原》把我们重新拉回了话剧舞台。”

  北京人艺2006年首次把《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林兆华导演,濮存昕、郭达、宋丹丹领衔,热议一时。但是该版本中,仅有郭达是陕西人。他们在西安上演该版本时,“夹生”的陕西话遭当地观众质疑。那时,陕西人艺就萌生了要排这出戏的念头。李宣说,“全团陕西演员站在舞台上,浑身透着陕西人的生冷倔强,代表了最普通的陕西汉子。”白鹿村方言(蓝田话)的运用,是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得以还魂的原因之一。

  心怀敬畏,重现祖辈坎坷

  2014年,小说“发源地”的艺术院团,陕西人艺正式将《白鹿原》提上最后制作阶段。孟冰的剧本之前,剧院手里已有8个剧作家改编的剧本,最后经过多次比较,最终还是认为孟冰为北京人艺写的剧本得票最高。

  白嘉轩的扮演者蒋瑞征是北京人,因为上山下乡,在西安生活了40多年。起先,他想扮演“对头”鹿子霖,因为鹿的“戏好,讨巧,性格明显,情绪跌宕,容易引起观众关注。”陪着导演胡宗琪去了一趟白鹿原之后,他就被建议演白嘉轩,因为他经常出演“腰杆子很硬很直”的人物,例如书记、首长一类的正面角色,加之其形象、音色、气质也都接近。他从来不担心自己被人用同样扮演过这一角色的濮存昕、张丰毅等作比较:“我太了解陕西农民了。深入生活不是到白鹿原走一遭就行了。这点时间你想把陕西农民的风骨、坚韧和内蕴完全消化——不可能。”再者,他觉得:“对于白嘉轩,我心怀敬畏。能不能重现祖辈走过的坎坷,是我首先考虑的。”

  在小情小调泛滥的当下,我们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情大义。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4天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1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展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只要“腰杆硬”,没明星也满堂彩!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只要“腰杆硬”,没明星也满堂彩! 2016-08-01 2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