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的台风动向,一直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极大关注。7月3日1号台风“尼伯特”生成并很快发展成超强台风;8日早上在台湾台东县沿海登陆,9日下午又在福建泉州沿海再登陆,并降为强热带风暴……媒体的跟踪报道中,有两点特别引人瞩目:一是称其“是1949年以来生成时间第二晚的‘首台’”;二是称它“成为历史上登陆我国的最强‘首台’”。所谓“首台”是指一年中首个台风,即每年的1号台风。从历年的综合情况看,绝大多数首台都生成于上半年,前三年的1号台风都生成于1月,今年为何迟至7月?
台风的形成必须具有大量高温高湿的空气,在低层还有产生较强辐合气流的风场,在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便易形成。关键是海洋面环境的冷暖。每年12月至次年4月,赤道以北海面气温较低,形成台风就少;而7-10月气温较高,形成台风就多。此外厄尔尼诺现象也能影响台风:1973年与1998年上半年也无台风形成,原因就与今年一样,都是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年,热带西北太平洋偏冷,不利于台风的形成发展。
至于“尼伯特”成为“最强首台”,原因一是凡7月生成的台风本身强度一般均较强;二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登陆前,热力增强的副高深入东海一带上空,台、闽、浙处于它的边缘,出现连日高温天。
如今“首台”已经过去。有关专家表示,今年夏季的台风生成偏晚,数量偏少;秋季台风可能会偏多、偏强。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7月共将有2-3个台风生成,而8、9月将生成与影响我国的台风更多,各地要有充分防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