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过咸 通常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如果吃得太咸,胃黏膜的保护层就没有了,甜酸苦辣长驱直入,娇嫩的胃受不了,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吃过咸食物是胃癌高危发病因素之一。英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爱吃过咸食物的人患胃癌的危险是普通人的2倍。现在不少年轻人吃菜喝汤,口味偏重,不爱清淡,还喜食辛辣、麻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过于油腻的食物,给胃黏膜带来沉重负担;部分人嗜好腌腊加工肉食品,而腌腊肉食品所含硝酸盐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正是致癌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癌性。有人将浓盐咸汤比喻为砒霜,可见其毒性之强。常吃加工肉制品食物,胃癌的发生危险也会增加2倍。人们应吃低盐饮食,少吃或不吃腌熏、烘烤、油炸和霉变的食物。此外,饮食不规律,不按时进餐,零食不断,暴饮暴食,也容易使胃肠功能不调。只有科学饮食才能让你远离胃癌。
■ 病菌(Hp)感染 已经查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诱因之一,进而可发展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每年新发胃癌患者中,近50%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感染此菌后患胃癌的风险比不感染的增加2~3倍。在溃疡病人中,该菌的检出率高达70%~90%,而溃疡病治愈后,该菌亦消失。该菌分泌的毒素可使胃黏膜病变。有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盐是引起胃癌的复合因素,当盐损伤胃壁的上皮细胞后,幽门螺杆菌才起促进癌变的作用。由于溃疡病人可通过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染,不洁的食物也是感染此菌的原因之一。该菌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四成胃癌风险。故建议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 嗜烟嗜酒 实验表明,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等均会对胃黏膜产生伤害,而伤害后的细胞修复异常正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吸烟者胃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青年人吸烟过多,对胃癌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吸烟还是导致胃癌死亡的“催化剂”。过量饮酒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诱发溃疡病。此时若再置胃部疾患于不顾,继续贪杯中之物,则极易加重胃部病变,致使胃黏膜重度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酗酒者可灼伤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而胃炎有转变成胃癌的可能性。据报告单纯嗜酒者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倍;单纯嗜烟者的相对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4倍;而既嗜烟又嗜酒者的相对危险性是一般人的15.5倍。
■ 过冷过烫 胃是喜温的,因此饭菜、菜汤的温度尽量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胃蠕动就很起劲。吃了过冷的食物,胃的蠕动就懒起来,不怎么动了,胃液分泌也减少了。“冷”还包括食物的属性,因此,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研究发现,喜食烫食者患胃癌的危险是常人的4.2倍。故不宜吃过冷过烫的食物。
■ 常吃夜宵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常吃夜宵易引发胃癌。我们知道,人体的胃部每2~3天就要再生一次,如果经常吃宵夜,睡前吃得过饱,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也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很大的刺激,久而久之,可导致胃的抵抗能力减弱,进而发生胃癌。人在晚上只要不吃得过量,那么,胃就会跟我们一起在夜里休息的。
■ 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黏膜损伤,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胃的保护。
■ 精神紧张 胃很多愁善感,有人甚至把胃看成是“情绪器官”,认为它的活动受人情绪的影响很大。当一个人情绪激动而脸变红时,他的胃壁里的毛细血管也充满了血液,变平时的粉红色为朱红色。当他感到悲伤、沮丧、恐惧或畏缩的时候,他的胃壁会显得苍白,毫无血色,胃液分泌减少。当他感到紧张时,胃酸会突然分泌增多,甚至比正常量增加2倍。而当忧愁、抑郁时,胃壁几乎停止活动,食物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呆在胃里,一点也不消化。年轻人背负工作、生活重重压力,引发内分泌紊乱使胃泌素增加,进而溃疡多发,胃肠病变几率上升。
■ 滥用药物 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类;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这些药物,如必须服用时,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