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新加坡,为亨斯迈公司工作已满二十一个年头了。亨斯迈公司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1998年为了工作需要我携家带口从新加坡的亨斯迈公司调到上海的闵行开发区的亨斯迈公司。
2012年,亨斯迈决定将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研发中心升级扩建成涵盖四个事业部规模与欧洲、美国研发中心并驾齐驱的亨斯迈亚太区研发中心。当时我负责这一重要项目,项目团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局面。感谢开发区所有相关部门热情专业的关心支持,仅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接连解决了土地租赁、项目立项报批及开工等一系列问题。鉴于开发区与公司双方长期合作的深厚基础,我们还达成了由开发区投资,按公司需求为亨斯迈定制厂房、并租给亨斯迈的合作协议。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流程后,由双方联合组建,形成了由设计、监理、施工及安全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
为确保准时竣工,项目在“分段批准、分段开工”的原则下,及时开建。一开始各方面进展顺利,看着研发大楼的主体结构一天天向空中伸展,我在心中盘算着整个工程竣工的蓝图。突然,我的项目经理和安全经理匆匆跑来见我。原来随着研发大楼主体结构的逐渐升高,在上面工作的施工人员所面临的高处坠落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施工时有些地方竟然还没有最合适的固定安全带的地方, 一旦出险,后果不堪设想。此项目亨斯迈的安全负责人坚持必须有稳妥的解决方法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施工方则坚持认为以他们几十年的施工经验,只能依靠施工人员的小心谨慎的操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这其中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实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还需要与开发区协商解决。而恰恰就在此时开发区的冯晓明总经理打来了电话,他也得知了此事。于是,开发区和亨斯迈的项目团队人员又一次坐在了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尽管大家都意识到施工周期紧,项目进度不能拖,但是公司对于施工安全的坚持得到了开发区的全力支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质量抓进度。围绕着这一原则,项目组成员在短短两三天时间内,放弃周末休息,查阅资料,请教行家,多次开会研究商议,最终拿出了一套可供实施的方案。方案详细规定了高空中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特别说明了在无法固定安全带的情况下,必须提出申请,在其工作区下方放置安全网,经安全人员检查无误后方可投入工作。为确保这一方案的坚决贯彻,开发区与亨斯迈还一起推出了施工安全奖惩措施。最后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竣工了。后来这个施工方案还作为先进经验在相关的建筑公司得到了推广。
现在每当我看着蓝天白云绿树簇拥中的亨斯迈研发大楼,就会想起当时并肩工作的人和事,我爱这里的人,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十日谈
开发区故事
新虹桥大厦别具意义的三层楼,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