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容回避的养老课题
刘宝民
  文/刘宝民

  最近一项统计表明,我国超过60岁的老人已达2.2亿人,步入了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会,而其中空巢老人占到50%,由谁来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抚慰他们寂寞的心灵,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养老课题。

  从媒体获知,一位在沪独居的67岁老人,因突然发病,倒地不起,仅靠喝自来水维持生命,幸亏居委会干部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立即送至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无独有偶,津门也有一位年过九旬的独居老妪,在家中准备洗澡时不慎摔倒,造成两处骨折,当时身边无人,自己不能行动,急中生智的老妪用一把牙刷连续敲击地面,使住在楼下的一对老年夫妇听到微弱声音,跑上楼破门进屋,发现老妪发生意外事故,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妪送入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了其家人。类似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

  客观地看,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升,群众的平均寿命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当一批城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龄化城市。这些老人中不乏年过古稀乃至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其中孤身独居的也不在少数。由于平时和儿女们不在一起居住,日常的饮食起居和家务劳动等大都靠自己,这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来说不仅力不从心,勉为其难,而且会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上述例子就是佐证。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里告知家人或其他部门救助,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这绝非危言耸听。

  对此做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如今高龄老人的子女也都年过半百,有些还过了花甲之年,他们既要为独生子女分忧解难,同时自身也需要关心和帮助,根本无力再去照顾年迈的父母,加上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这种矛盾显得愈加突出,有的家庭为此产生争执和隔阂,有的心力交瘁,不堪重负。实践证明,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行社会养老的模式,化解矛盾,消除隐患,解除后忧。

  笔者觉得,社会养老理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效果。既要有国家投资具备一定规模的养老院,也要有民营或股份制投资兴办的中小型养老院,还要有街道社区提供的居家入户灵活型养老方式,依据老人的年龄、身体和经济状况,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有些地区尝试由当地政府出资,推行专业化举家养老服务,成立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使数以万计的老人从中直接受益。除此之外,保险公司也要抓住这个契机,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百姓疾苦,更新理念,准确定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适时推出适合老人居家养老和提供生活保障的险种,一方面为老年人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为创新社会管理进行大胆尝试。

  人的生老病死是永恒的发展规律,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民生问题,只有把养老问题真正解决早,解决好,解决实,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为千家万户带来福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4版:读者之声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0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不容回避的养老课题
活在当下,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我家的运动会
“友好生动”度晚年
用好大数据,创新报修更便捷
二维码扫描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C04不容回避的养老课题 2016-08-21 2 2016年08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