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劳而无功
在那段日子里,傅泾波成了司徒雷登最得力的助手,每天不仅要帮助司徒雷登处理那些堆成小山一样的中文信件,还要陪伴司徒雷登去见方方面面的人。有人发现,很多时候这个没有职务头衔的中国人的意见是可以代表司徒雷登的,甚至,为了避免尴尬或给自己留点后路,司徒雷登还会借助傅泾波说出一些他不太好说的话。
司徒雷登曾这么评价傅泾波在他任大使期间对他的帮助,“他从来没有辜负过我的信赖,他成了我外交生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虽然美国政府没有花费分文,但是我知道由于他对中国政治的敏锐了解和他与中国人广泛的接触,而使得美国政府受益匪浅。在小事情上他也帮助我,在我忽视的时候,提醒我合适的礼节”。
司徒雷登尽管一如既往地勤勉工作,但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在燕大,司徒雷登也很忙碌,冰心曾在《燕大周刊》上撰文称:
“这团体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总有上千上万的人,这上千上万的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里,都短不了他。为婴儿施洗的是他,证婚的是他,丧礼主仪的也是他。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一场病,过一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而来的。”
那时司徒雷登确实忙,但充实而受人尊重,但做了大使之后,司徒雷登心身疲惫不说,而且劳而无功。
当时大使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马歇尔调停国共两党的关系,所以每天都要参加各种会谈,或是在司徒雷登住处与国共代表团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人会谈。很快司徒雷登便发现,在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之间的不信任是如此之深,有时几乎已经看到了和解的曙光,但最后都会因为双方的不信任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谈失败。
1946年5月,蒋介石提出召集国民大会,以通过新提出的宪法。在日期临近时,国民党军向张家口集结,战事重新爆发。张家口在北平的西北,是共产党战略上的一个据点,张家口的陷落,引起共产党代表团的强烈不满,并拒绝出席国民大会。其实,共产党对这个立宪会议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建立联合政府。
1946年11月,国共和谈破裂,周恩来在返回延安前宴请司徒雷登,同时还邀请了中共代表团里原先燕京大学的所有毕业生。
周恩来微笑着对司徒雷登说:“这些青年都是你培养的学生,你是燕京大学的校长,可是却为我们共产党培养了人才。”
在南京期间,为了调解国共关系,司徒雷登与周恩来先后会谈过十多次,虽然斡旋最终失败,但他与周恩来彼此都被双方的人格、学识、气度所折服,司徒雷登称周恩来头脑敏锐,个人很有魅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外交谈判奇才,周恩来也对司徒先生赞赏有加,临行,周恩来委托中共代表团外事委员会秘书长王炳南将一个绘着“八仙过海”五彩人物的仿明敞口瓷瓶赠给了司徒雷登,同时赠给傅泾波一座延安石刻。
事后有人分析,在中国,瓶是一种吉祥物,寓意平平安安,“八仙过海”,是希望各式人等都要为了中美关系“各显其能”,而赠送石刻,是提醒傅泾波要“时刻”不忘为改善中美关系而努力。解释虽然有点牵强,但可见当时司徒雷登和傅泾波在周恩来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那段操心劳神的日子里,唯一让司徒雷登感到宽慰的是杭州之行。10月18日,司徒雷登对杭州进行了访问。能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再一次听到熟悉的杭州话,让司徒雷登十分兴奋。
杭州市市长为他戴上了荣誉市民的桂冠,并送给他一把象征着杭州城市的金钥匙。
年底他又回到燕京大学过圣诞,用自己的薪金购买了800斤大米和猪肉为学生们加餐。
可是不久,司徒雷登就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