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抹掉”小岛
早在1944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时,美国就为试验地点伤透脑筋,最后选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超过设计者的预期,爆炸把方圆800米内的沙粒都烧成翠绿色的玻璃,震碎200千米外的玻璃窗。美军意识到,继续在本土搞核试验,肯定不会被民众所接受。于是,美军决定将危险转嫁到别人头上,选中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作为新靶场,继续核武器试验。
1952年10月,美国人把世界上第一枚氢弹摆放到马绍尔群岛中的恩尼威托克岛,这是一个高约两层楼、重达65吨、外形酷似超大号保温瓶的庞然大物,绰号“麦克”。试爆前,科学家估算“麦克”的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万吨TNT,但这具体意味着什么,没人能准确地猜出来。11月1日凌晨,“麦克”由远在60千米外的控制船遥控引爆。瞬间,比1945年美军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强过600倍的核辐射、冲击波、光辐射冲向四周,控制船上的观测人员先是看到一团极耀眼的强光,紧接着,这团强光迅速膨胀为直径约5000米的火球。观测人员后来描述说:“地球上升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热核太阳,火球过后,是一团直径达160千米的巨大蘑菇云和四散喷射的高温冲击波,连呆在控制船上的人都感受到热浪的侵袭。”航空照片显示,“麦克”制造了直径约1900米、深约49米的弹坑,恩尼威托克岛几乎被炸飞了,一位参与试验的人回忆:“爆炸过后,整个小岛都被厚重的水蒸气笼罩,周围岛礁上所有生命体都遭到毁灭。”
“炸弹沙皇”令人生畏
继美国之后,苏联于1953年8月12日在西伯利亚试爆第一枚试验性质的氢弹,尽管它的威力不如美国试爆的“麦克”,却尺寸足够小,可以由轰炸机携带。紧接着,苏联加快研制脚步,终于在1955年11月22日试爆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并拉开后续一系列氢弹试验的序幕,其中威力最大的一枚于1961年10月试爆成功,设计者萨哈罗夫说:“我们本可以试爆威力更大的氢弹,但我们没那么做,因为担心震碎6400千米外莫斯科的玻璃窗。”
这枚爆炸当量达到5000万吨TNT的超级氢弹被称为“炸弹沙皇”,其原先的设计当量为1亿吨TNT,杀伤半径超过1000千米,但这一技术指标报上去后,遭到高层的非议:苏联面积虽大,但没有可供这种“变态武器”试验的地方。于是,设计者提出了折衷的方案,将“炸弹沙皇”的威力缩水一半,即5000万吨。即使这样,这枚氢弹的威力依旧是广岛原子弹的3846倍。
最终,缩水版“炸弹沙皇”由图-95轰炸机携带到北极新地岛上空引爆。出于对试爆人员安全的考虑,技术人员为“炸弹沙皇”加装一副减速伞,延迟炸弹的下降速度,好让任务机与观测机能撤到距原爆点45千米以外的安全范围。起爆后,“炸弹沙皇”产生的蘑菇云高6万米,绚烂的火球就像一个新生的太阳,连1000多千米外的人们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其产生的热量甚至造成100千米外的地方有人被三度烧伤。另外,“炸弹沙皇”如萨哈罗夫所愿,没有震碎莫斯科的玻璃窗,倒是把爆心周围1000千米内所有的木造房屋毁坏。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造成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信的“空窗期”,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地球三次,整个欧亚大陆向南推移9毫米……
客观而言,威力过大的氢弹并无实战价值,随着技术的成熟,氢弹已能安装在导弹上,而且威力越来越小,但最小的也相当于数十万吨TNT爆炸的威力。可以说,破坏力巨大的氢弹与洲际弹道导弹结合,给人类带来以暴制暴的“恐怖和平”,任何一个核强国如果在战争中使用氢弹,那么他迎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世界末日,正因为如此,几乎同时掌握氢弹技术的美苏都放弃了“打赢核战争”的念头。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