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孙建平指出,上海停车设施建设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停车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另一方面,在土地资源收紧背景下,规划停车设施落地难成为普遍问题。
会上,孙建平给出了一组严峻的停车设施缺口数据——截至2015年底,上海外环线内的中心区域划设小客车泊位约118.1万个,其中居住类配建泊位66.4万个,非居住类46.7万个。经过测算,夜间居住区停车需求为151.3万个,供需缺口数为84.9万个,白天非居住(商业、办公等)停车需求为67.4万个,供需缺口数为15.8万个。上海外环线外的郊区城镇化区域共划设小客车泊位177.6万个,其中居住类配建泊位136.9万个,非居住类36.8万个。经过测算,夜间居住区停车需求为178.7万个,供需缺口数为41.8万个,白天非居住停车需求为47.2万个,供需缺口数为6.4万个。
“供需矛盾其中一个痛点就是匹配低,比如说一些企业机构的停车设施在晚上空置,但小区停车难的高峰就在夜间,匹配不起来导致矛盾加大。”孙建平表示,上海目前正通过政策整合、空间创新等手段,来缓解停车难,如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停车场、结合学校操场改建停车场、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利用时空资源挖潜增能,试点“潮汐式”停车点,来盘活停车位。
结合上海2040年总体规划,上海将考虑在停车设施建设上进行创新探索——加强停车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完善停车管理、加快推进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建设、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有序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