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定金原来是“噱头”
支付一定数量的定金,并在“双11”当天付清“尾款”,就能以比当天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商品。可这一切真的如看上去那样美好么?
今年10月21日,汪先生在天猫购物时,看到新百伦旗舰店正举行“聚划算”促销活动,先支付40元定金,在“双11”当天支付339元尾款后,就可以促销价购买到这款新鞋。“我简单算了算,这样的价格确实比实体店售卖时便宜不少,考虑到又是官方旗舰店,于是就动了心,付了定金。”
然而令汪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双11”当天,店方这款新鞋的定价为369元,比汪先生定金和尾款相加的价格还要便宜10元(见网站截屏)。这下汪先生不乐意了,他当即向天猫客服反馈问题,对方表示只能和卖家“商量”,看看能否退回这10元差价。
记者致电天猫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将帮汪先生调查处理此事。不过汪先生表示,希望网站方面能够给予商家一定的警告。“我们买家希望有一个优质的购物平台,毕竟我们首先是冲着‘天猫’来的。”
时隔20天价差上千元
今年10月14日,市民周小姐在奥佳华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台价值7943.45元的OGAWA/奥佳华OG-7508摩行者多功能按摩椅。由于临近“双11”,经常网购的周小姐向商家询问了该款产品“双11”时是否有更大幅度的价格优惠。“商家当时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双11’时的价格就是目前的价格,不会更便宜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周小姐就下单付款了。“毕竟早买早享受,我也就没有想那么多。”
随着“双11”临近,11月4日,周小姐在别处“血拼”时,忽然发现该店内同款的按摩椅价格竟赫然变为6480元,足足比当时自己购买时便宜了近1400余元!“前后过去没多久,商家就‘变脸’了,我顿时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周小姐随后联系商家,没想到对方却以周小姐咨询与购买该商品的ID不为同一个为由,拒绝了对于差价的补偿。“明明是商家制定的价格前后不一,商家的活动也应面向所有的消费者一视同仁,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失误和过错呢?”
最终,在网站的多次介入协调下,周小姐近日拿到了900余元的差价补偿。可她却表示,这个“双11”却“开心不起来”。
网购平台应做好监管
“商家类似的行为,我认为已经构成了虚假宣传和虚抬价格,消费者的赔偿要求应被予以支持。”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晓鹏律师表示,从两个案例来看,消费者后期的维权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得到的赔付与维权成本可能也不成正比。他认为,相应的网络平台应做好监管工作。“入驻商家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应拟定相应的制约措施与奖惩机制,培养起诚信环境。”
对消费者而言,在网购时价格无疑是最敏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往往直接决定了购买与否。因此,不少商家喜欢在价格上“做文章”“玩花活”,这样可以调动消费者购物的积极性。市消保委法务部主任汪鸫表示,商家打折促销原本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如果能够确实给予消费者优惠与便利,那更是互利共赢的好事。不过,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虚抬价格”等行为,那会严重伤害消费者的感情。汪鸫坦言,目前广泛的实体店业态、消费者的购物理念与广泛的经营模式都可以倒逼商家将价格“透明化”,让消费者买到“质价等值”的商品。“我认为,目前电商的价格‘水分’与‘秘密’广泛存在,价格问题仍是‘雾里看花’。而谁来揭开‘面纱’,谁来规范市场,还是要由相关部门进一步讨论,并出台相应的政策。”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