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和锻炼独立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何正确教他做家务,要不要给钱奖励呢?
已有学校开烹饪课程
此前,一篇《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网络帖子曾提到两国孩子成长的差异。从出生9个月到13岁的阶段,美国孩子的家务从“自己扔尿布”到“修剪草坪、做饭”种类丰富,而中国孩子的家务就是各种“读书、学习、才艺培训”。
其实,中国的许多学校已开设相关课程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广东最近出台了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把了解广东菜系、品鉴和制作广东美食纳入中小学课堂学习中。在上海,在世界外国语小学有一门“Fun with Cooking”(烹饪乐趣)课程,甚至还被纳入了学校STEM课程体系。学校不仅设计了一整套校本教材,更专门建造了一间专业烹饪教室。小学生们在学校跟着大厨一起制作炒饭、馄饨、春卷等点心。校长张悦颖说,烹饪不仅是一种生存技能,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认识食物,达到科学饮食的食育目的。
家长给孩子多些信任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说,一些家长鼓励孩子适当干些洗碗、扫地等家务活,家长当面都会夸奖孩子,可是又背地里把活儿重新干一遍。“其实,孩子年纪小,干活时力量不够,没有经验,因此,干家务活时常常心有余力不足。家长不妨给予更多的信任,也能通过淡化结果、指导改进等方式来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世外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洋洋妈妈说,以前总担心儿子做事不完美,要在旁插一手,自从他在学校上了烹饪课,回来做的饭菜真的让大人们眼前一亮。“其实,小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无能’,而且学习学科外的课程也是他们探索社会的一种方式。我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三明治、炒一个蛋炒饭给他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而且每次他都会从学校做完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给亲子交流多了一个话题。”
不同年龄做不同家务
“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陈小文说,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比如,幼儿园阶段可以捡一张废纸、扫一次地,到了小学阶段可以尝试烧饭、超市购物等复杂的家务。当然,一些涉及到电器、明火的家务,需要家长在旁指导和监督。”
在西方家庭里,家长还会和孩子约法三章,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来安排孩子做家务,也希望借此进行一定的经济教育。现在,中国家长也开始仿效这种教育模式,希望鼓励孩子能够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不过,幼儿财商教育者程虹认为,所有的家务活都支付报酬不妥。“西方家庭在家务奖励上是有区分的。比如孩子洗碗,这是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就不应该给钱;而在一些需要借助外人来完成的家务事比如洗车等,如果孩子愿意承担,那么才可以给适当的金钱鼓励。”
本报记者 马丹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部分优秀点评将刊登于明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