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 打败健康杀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诱发慢性病的主因。然而上海市民普遍存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意识薄弱、健康行为形成率低等问题。2007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仅43%的上海居民知晓“健康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超过50%的上海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物油和食盐摄入量超标。
2008年,上海探索一种向全民发放“健康礼包”的健康传播模式,读本和实用性工具让市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以便更快、更好、更持久地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第一年,小小一把控盐勺进入千家万户,令人眼前一亮。家住泉口路金菊小区的潘阿姨特别有体会。“那一年,我刚知道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可是站在灶台前,有几个‘大厨’能掂得准?”潘阿姨说,她开始用控盐勺时,家人嫌她“矫情”,她耐心地向家人介绍读本里的知识……几年来,家人的饮食习惯逐渐转变,血压也比以前控制得好了。
专家点评>>>
“健康礼包”的发放项目就是充分考虑了上海市民主要健康问题、危险因素和公共卫生资源状况,确定了广覆盖、低成本的实施策略。
实用小物 成本低效果好
从2008年至今,健康礼包已发放了9年。为保证权威性和科普性,市爱卫办围绕年度“健康主题”组织专家编写读本。健康支持性工具的内容确定,大致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配合《读本》内容,如2013年、2014年配合《中医保健知识读本》发放了健康保健梳和穴位按摩器;二是健康传播的延续性,如2008-2013年,依次向市民家庭发放了控盐勺、控油瓶、腰围尺、膳食宝塔冰箱贴等。
专项评估调查显示,居民使用率最高的是控盐勺(44.4%),其次为控油壶(38.8%)、穴位按摩器(30.6%)、鱼形保健梳(28.4%)、腰围尺(22.2%)等。居民对贴近日常生活、便于使用和摆放的物品保存率较高,其中穴位按摩器保存率最高(85.4%)、鱼形保健梳(77.8%),腰围尺(73.3%)、平衡膳食冰箱贴(70.9%)。
专家点评>>>
在健康支持性工具设计形式上,要注重实用、易学、易用、易保存等原则,还要跟每个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读本》和工具的打包发放,在健康传播上能起到1+1>2的效果。
多措并举 倡导健康生活
今年,上海市民获得的“健康礼包”是科学健身知识读本和简易健身哑铃手柄。在礼包发放全程中,全市范围内还组织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知识进社区”市民讲座等活动。同时,依托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健康场所建设等健康城市工作平台,组织进行专题学习和活动。
据悉,上海居民在连续多年收到健康礼包后,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健康素养水平已从2008年的6.97%上升至2015年的21.94%。市疾控中心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显示,上海市民家庭每人日均食用盐、食用油的消耗量,以及家庭摄入量超标的比较均有所下降。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发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礼包后,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知晓率和抗生素使用行为正确率都增长;从抗菌药人均用量来看,2012年、2013年大约比2010年减少了四分之一的使用,人均消费金额平均下降23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在调研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时表示,“健康礼包”把抽象的健康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物,人们在指导下逐步改变生活习惯,这种实实在在的做法,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专家点评>>>
把居民最需要获知的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知识以科普读本与承载传播信息的实物工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工作网络发放到所有常住居民家庭,获得了显著的公共卫生效益,“上海经验”值得推广。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