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佮”和“劜”个上海话读音分别是“鸽”和“轧”,都是入声。前者为清辅音,后者为浊辅音。两者意思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容易搞混。
“佮”的主要含义是邀集、交结、合伙。《玉篇》:“佮,合取也”。《广韵》:“佮,并,聚,古沓切”。《集韵》:“葛合切,音阁,合取也”。《吴下方言考》:“物于一处而并取之也。又,凡物之相合者,皆曰佮”。说“一把阳伞两家头佮佮”;意思是两个人合用一把伞。上海话中常见的用法有:佮帮(合伙),佮会(参加民间经济互助组织),佮家过(搬到一处过日子),佮做生意(共同投资经商)等等。
“劜”现在大多写作轧。原义是拥挤。《玉篇》:“勜,劜也”。《集韵》:“勜,劜,屈强也”。《吴下方言考》:“勜,人众不得入而力附之也;劜,人众不得出而奋力也”。你看,挤出挤进在古代是有用词区别的,即勜进取、劜出来。
“劜”的另一个主要含义就是结交。上海话中,轧淘(交友)、轧朋友(谈恋爱)、轧姘头(婚外恋)、轧勿拢(相处不好),其实都应该是这个“劜”。“劜”和“轧”,在拥挤的含义上有所重叠,在结交的含义上并无交集。“轧”在古汉语中没有邀集、合伙的意思,甚至还有排挤、排斥的意味(例如:倾轧——此处读yà)。把“劜”写作“轧”,是看在拥挤的份上。
其实,在古汉语中,都有“结交”含义的“劜”和“佮”,在使用时也大多不能通用。说“劜淘”(轧淘),是指较长时间的朋友相处。俗话说“要劜好淘,覅劜恘淘”。而“佮”和“淘”一起使用时,多是特指和谁在一起干什么,例如:“我佮侬一淘到城里向去”。仅指此次而言。说“两家头佮佮”,是指两个人共同使用;而说“两家头轧轧(劜劜)”,那就是指两个人要勉强往一处挤挤了。如果把轧(劜)姘头说成佮姘头,则意思相去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