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大盘运行观察,年末大盘调整始于11月份,背景之一在于当时债市利率持续走高,特别是十年期国债利率冲破4%,向市场发出了资金面偏紧的信号。显然,这对于前期上涨较多的周期股来说,构成了某种制约。同时,临近年末,一些业绩不佳的题材股面临调整压力。一些蓝筹白马股由于全年涨幅较大,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作为引领大盘走好的主导作用,客观上也就受到了削弱。于是,盘面上就形成了大中小盘股共同回落的格局。虽然还有部分蓝筹股在顽强支撑,但毕竟数量有限,要维系住指数并不容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沪综指累计下跌150点左右,空方力量得到巨大释放,获利回吐压力明显减轻,而相关数据又显示,资金面进一步收紧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实体经济运行也大体平稳,美联储加息也在市场预期之中。经过幅度较大的下跌后,很多股票的价格又重新回到较低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封堵了大盘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沪综指在3250点一线初步企稳。此外,投资者也关注到高层对于新兴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重视,操作热情由此被激发,不但有效推动了部分中小市值品种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市场人气。
目前市场量能仍没有有效的放大,说明市场资金观望情绪明显,短期市场的进一步反弹仍需量能放大来配合,因此后市需重点关注量能的变化。建议投资者短期以控制仓位为主,但A股中线行情仍值得看好,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优质品种,为明年行情做准备。
中信浙江 钱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