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腻中年的保温杯里,不只有菊花和枸杞
郭晨子
扫一扫请关注 “新民艺评”
  ◆ 郭晨子

  观看电视连续剧《情满四合院》(编剧王之理)和《生逢灿烂的日子》(编剧果靖霖林)时,常常会想起杨亚洲、康洪雷导演,想起《空镜子》《家有九凤》或是《青衣》《激情燃烧的岁月》。《家有九凤》的编剧是高满堂,其他三部作品分别改编自万方、毕飞宇和石钟山的小说。在今天看来,这些剧仿佛都不那么“电视剧”,和大多数剧集所追求的情节紧张刺激、悬念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升级、纠葛无限复杂相比,这些剧取胜的是人物,共鸣的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状态。是的,尽管为了适应电视剧的体裁对小说做了改动,但小说的底子铺在那里,竟然可以在本质是情节剧的电视剧中感时伤怀。这种品相的电视剧似乎最近又重现了。

  《情满四合院》的故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讲起,跨度近四十年。主人公何雨柱的感情戏是好看的,他没想过娶一个姐姐般的、嫂子样的寡妇做媳妇儿,结果娶了;他也没想过会和资本家的女儿、“仇敌”的前妻谈恋爱,结果爱了。感情线之外,何雨柱处处得和既是邻居、又是“仇敌”的徐大茂斗法,而在这一轮轮的斗法中,时代的烙印无处不在。徐大茂的恶毒和自私在非正常环境中表现为不正当地获取官职,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公”报私仇。小到为了一只鸡撺掇着全院开大会“公审”,大到招呼保卫科“捉奸”傻柱和秦淮茹,时时借“刀”杀人,处处乱扣帽子,这其中,既有已经几乎沉淀为潜意识的劣根性发作,也有投机心理。再加上四合院中还有三位理应德高望重但实则各有缺陷的大爷,使得这个空间既承载着昔日的传统道德,又为时代的变化所掌控,既有着相互帮衬的美德,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特定背景下权力对生活的侵占,儒家长幼尊卑伦理秩序的惯性运转,两者夹杂在一起,令人啼笑皆非。写这样的剧本,运用编剧的技巧铺排剧情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积累和阅历,是让剧本从生活里长出来,让人物从记忆中再活一次。

  《生逢灿烂的日子》一剧,“灿烂”开启于1970年。剧中的“灿烂”指向了一代人遇到的改革开放的机遇,也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充满青春期的感受。随着剧情展开,看上去一副吊儿郎当混不吝架势的老二心里总放不下一个姑娘,哪怕她带着没有父亲的儿子生活,她还是当年那个让他隔着门缝儿看到的学戏的小姑娘,永远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是一个近乎神迹的存在;老三夹缠在证券交易所的“姐姐”和从小就是“同桌的你”的“妹妹”之间,难以取舍;老四决意帮助拉手风琴的哑女,在过了青梅竹马的年纪还“两小无猜”。和《情满四合院》中傻柱离不开胡同、拒绝去香港考察不同,《生逢灿烂的日子》里,“南方”已经是一个显性的存在,老二喜欢的裴小云选择南下以背叛母亲和母亲要她学的京戏,老三在南方来的女上司的教导下学会文明,封闭的四合院被打开了,南来的风带来不同的气息。与此同时,无论环境如何敞开,编剧笔下的郭家四兄弟的底色还是胡同里的懵懂少年,别样的“老男孩”。

  一度被抽离的时间的维度在这两部电视剧中又回来了,《情满四合院》中不少场景像是历史的切片,《生逢灿烂的日子》里,砖头似的大哥大已经成了怀旧符号。一切发展得太快,是该停下来看看,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仅在一年前,“编剧已死唯有IP”的论调还在叫嚣,好像网络时代改变了很多,但二元论还立于不败之地,拥戴网络小说而贬损原创编剧,高捧移动终端而唱衰电视媒体,吹嘘偶像流量而无视演技实力,结果不过是利用IP跑马圈地,助力资本游戏。把IP当作概念炒作了一把,虚火极旺,事实上,改编成电视剧大获成功的《小别离》《欢乐颂》之所以成功,依赖的是小说原作者几近真实写照的生活素材,而网络只是其发表的平台。玄幻、架空、穿越等类型的网文,本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支,是多元中的一元,不会是也不应该是永远霸屏的爆款。电视剧内容生产和类型文学确实存在某些创作规律上的叠合,但囤IP、养粉丝的生意之道未必完全适用于创作。

  无论是杨亚洲、康洪雷导演当年所选取的小说和高满堂的剧作,还是眼下的《情满四合院》和《生逢灿烂的日子》,剧本都有一种质朴的手工感。正如机器化流水线的批量大生产用以降低成本、难以提高品质一样,现在和日后再发达的人工智能编剧软件也只能提供技术技巧,无法取代编剧,因为情节不是一切,真切的不只是生活,更是对生活的个体感受。也是在这些电视剧中,演员们贡献的不是表情包,而是表演。

  两部电视剧都拿下过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似乎不动声色地告诉大家,油腻中年的保温杯里,不只有菊花和枸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广告/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广告
   第A20版:艺术散页·广告/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摩登/新尚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油腻中年的保温杯里,不只有菊花和枸杞
因恐惧而勇敢
传统国画的生命在于创造性转化
新民晚报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A18油腻中年的保温杯里,不只有菊花和枸杞 2017-12-16 2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