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师资“活水源”
俗话说,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但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媒体行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自身也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的挑战。为此,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由学校统筹,结合每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打造了一支有行业专家引领,年龄、学历、职称、专兼职比例合理的专业师资团队,确保让学生始终面对源源不断的“活水源”。
学校通过选派教师参与编写上海市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装备标准和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高级证书、国际资格认证证书的考核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使骨干教师队伍成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赴德国、英国等国外学习培训,同时学校每年选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每年暑期,学校有计划地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训,学习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岗位技能。学校还从数字媒体企业中聘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专家团队,建立了一支能承担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师教法创新创优,不断探索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的教法改革。
先进实训练就真功夫
影视特效、动漫制作、游戏开发……学生要将心中的创意转化为可视的效果,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这间“梦工厂”。
在上海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设了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娱乐技术开放实训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实训工位260多个,不仅能满足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还承接了上海市中职计算机应用方向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任务。
学校在实训中心建设了影视制作工作室,主要承担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实训项目、各个软件功能教学、项目开发,可开展影视三维动画制作、配音配乐制作、音效合成技术等项目,确保学生能充分地进行项目训练和项目开发;建设了建模实训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用三维软件创作模型和动画制作基本知识、操作技巧和制作流程,并能够创作精细的三维模型;建设了三维特效实训室,主要承担各类数字产品的特效制作实训,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创新的能力。
校企合作拓展成才路
数字媒体最缺少什么人才?需要从什么方向去培养人才?对于这些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用人企业。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与上海联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合作,校内建立4家校企联合工作室。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企业工作室,确保自己的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可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专业兴趣,专业结合校企合作资源,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安排3次讲座以及1次参观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在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上,探索“工作室”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等。
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专业还尝试突破职业教育“用工为主”的培养传统,将创业教育和思维拓展纳入到课程中。专业通过对数字媒体行业的研究,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编写了《设计思维与方法》校本教材,不仅重视基本功训练和专业基础教学,还注重理论修养的提高和设计思维的创新。该教材以企业实际操作的各个电视影视综合类节目为例,通过实例练习,学习了解关于影视制作产品的设计与定位,如设计元素的提炼、项目概念、设计图形、品牌概念定位等一些基本的设计思维理论。学生在提升技术技能的同时,了解现实中项目的运营过程,为今后实现创业梦想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