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押金讨不回来,怎么办?近几个月来,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出现经营困境,押金难退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将小鸣单车的经营管理方告上法庭,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
两三百元的押金,真要拿不回来,挺让人心疼的。然而,为了拿回这几百元钱,投入大量维权成本,恐怕难以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个体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怎么办?难道让不守信用的企业轻松跑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为消费者代言,提起公益诉讼,要求企业停止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在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法院已经受理此案,接下来的诉讼过程和结果如何,能否成为共享单车押金难退问题的维权样本,让人期待。
提起公益诉讼,是消协使用一般处理方式没有得到预期效果之后的选择。此前,广东省消委会对受理的投诉进行调解,向企业发函调查询问,约谈负责人,并向企业开户银行查询,但小鸣单车并没有改善逾期退还押金的状况,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加和积压。消协的处理方式毕竟偏向“柔性”,若企业敷衍塞责,甚至不理不睬,那就有必要借助司法力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利益。
也要清醒地看到,消协提起公益诉讼,是一种事后救济的办法,消费者最后能否拿回押金,仍是未知数。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风波,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出了问题,舆论认为押金被挪用,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之后,就难以向消费者退回押金,是很合理的推测。押金难退问题大量出现之前,就有媒体质疑押金去向,共享单车企业纷纷表示,在银行设立了专用账户。但这些账户真的监管到位吗?广东省消委会就发现,小鸣单车开设的仅为一般账户,并非第三方监管的银行专用账户。
共享单车对消费者的押金如何收取、存放、退回,应该受到什么程度的监管,要承担怎样的信息公示和告知义务,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规范。共享单车押金问题涉及巨额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有必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