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也容易犯困,不少老年人习惯饱餐后睡上一觉。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华博士介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逾50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导致约350万人死亡,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最新研究指出,睡前两小时进食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土耳其的一项研究显示,睡前两小时进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人们入睡后血压会下降至少10%。研究人员通过追踪调查721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就寝前两小时内进食的调查对象,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调查对象的2.8倍。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宣读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这一新发现再次证实在固定时间进餐并在夜间禁食,有益处。
对此,王新华博士指出,从晚饭吃得晚,血压水平较高的角度来看,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提醒,即将迎来中秋节及十一假期,每年长假期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就诊小高峰,主要是因为节假日期间容易暴饮暴食、饮食起居无规律,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升高,交感神经过度亢奋,从而导致了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发作。王博士认为,想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需要患者自身提高防病意识,在节假日时仍规律饮食,坚持适量运动,持之以恒。“这种长期坚持良好生活习惯所带来的效果是药物无法代替的。”
■Q&A
读者提问:为什么称“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符德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仅为42.6%。同时,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会表现为典型的头晕、头痛,相当部分患者出现显著的靶器官损伤时才发现高血压的存在,因此,说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容易诱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严重者可引起猝死。
此外,降压药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服用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分别有不同禁忌症,如伴有血糖异常或血尿酸升高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伴有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时,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宜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咳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能随意停用降压药;应根据自身血压的波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种靶器官损害,应起重视。推荐高血压人群条件允许时,每日进行血压监测,有些血压波动大的患者甚至推荐每天多次测量血压,必要时还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血压较平日波动增加,或者出现头晕,头痛,流鼻血,视物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