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总有学生转学去市区,而这个学期,有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其中就有听说了马桥中学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把孩子从知名学校转来的家长。这令校长倪舜很兴奋,尽管生源萎缩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农村学校有短板,但也有优势,“我们在生态岛,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教育课程,引进资源内外联动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小班教学更有利于关注学生。面对新中考改革,为学生提供综合素养的发展的支撑,或许我们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在他看来,这里的老师学科教学水平不低,但交流平台少、硬件支撑差,大家的课程设计能力不足,教学方式传统,跟不上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于是决定引进外部资源,邀请专家、名师甚至企业能人来校帮助设计多元课程、带教本土教师、为学生授课。为让农村孩子感受高雅艺术,学校组建了管乐团,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引进企业资源,每周2次授课让学生们从不识乐器的零基础门外汉,变成爱上音乐的小乐手。
“未来崇明需要有更多有生态理念、技术的建设者,我们学校的学生或许将来都是建设崇明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探究课程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埋下一颗‘种子’,以知识影响家庭,带动家乡建设。”倪舜说,学校开发生态有机农场综合实践课程,开辟校园“试验田”,每个学生都要带着课题下田。依托这门课程,学校的科技老师邱成得展所长,干得起劲,为了学生参与的崇明蟹水质净化课题,他还自己下田摸蟹做实验。
依托“强校工程”,马桥中学邱成等6名教师加入名师培养种子计划的“双名工程”,大大提振了教师队伍的信心。同时,英语听说标准化试场、创新实验室、理化实验操作标准化试场等硬件也正在建设,学校还将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结对……倪舜因此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刘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