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学期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崇明马桥中学
因地制宜,特色课程“埋下种子”
易蓉 刘玉璐
  汽车驶过片片农田,水稻丰绿;阡陌交通,村宅犬吠。位于崇明中部的马桥中学就坐落在港沿镇上。这所已有150多年历史的学校随着小镇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过1500余学生“人丁兴旺”的辉煌,也曾因空心化的村镇而陷入困境,今年全校只有130名学生。但马桥中学从未放弃育人的信念,反而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教育特色课程,内外联动让高雅艺术走近农村孩子,一系列努力为了一个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作为实验校之一,“强校工程”更将为这所百年老校带来令人振奋的未来。

  以往总有学生转学去市区,而这个学期,有5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其中就有听说了马桥中学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把孩子从知名学校转来的家长。这令校长倪舜很兴奋,尽管生源萎缩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农村学校有短板,但也有优势,“我们在生态岛,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教育课程,引进资源内外联动为学生提供多元课程,小班教学更有利于关注学生。面对新中考改革,为学生提供综合素养的发展的支撑,或许我们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在他看来,这里的老师学科教学水平不低,但交流平台少、硬件支撑差,大家的课程设计能力不足,教学方式传统,跟不上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于是决定引进外部资源,邀请专家、名师甚至企业能人来校帮助设计多元课程、带教本土教师、为学生授课。为让农村孩子感受高雅艺术,学校组建了管乐团,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引进企业资源,每周2次授课让学生们从不识乐器的零基础门外汉,变成爱上音乐的小乐手。

  “未来崇明需要有更多有生态理念、技术的建设者,我们学校的学生或许将来都是建设崇明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探究课程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埋下一颗‘种子’,以知识影响家庭,带动家乡建设。”倪舜说,学校开发生态有机农场综合实践课程,开辟校园“试验田”,每个学生都要带着课题下田。依托这门课程,学校的科技老师邱成得展所长,干得起劲,为了学生参与的崇明蟹水质净化课题,他还自己下田摸蟹做实验。

  依托“强校工程”,马桥中学邱成等6名教师加入名师培养种子计划的“双名工程”,大大提振了教师队伍的信心。同时,英语听说标准化试场、创新实验室、理化实验操作标准化试场等硬件也正在建设,学校还将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结对……倪舜因此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刘玉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慈善专版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金鱼灯,绿竹巷,乐享一段好时光
当心闻不到臭味的钢瓶液化气
“明星公厕”今亮相人民广场
“宫斗”让故宫更火?
因地制宜,特色课程“埋下种子”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因地制宜,特色课程“埋下种子” 2018-09-12 2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