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让流行乐迷爱上舒伯特
顾超
  ◆ 顾超

  古典音乐的普及和市场开发,可谓近年来业界热议的话题,而降低欣赏门槛,采用多重手段让人们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无疑是此类探索的主流。在西方,一种更为前沿的尝试正在寻找突破口。

  上海大剧院日前引进了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制作的音乐戏剧《冬之旅》。作品以舒伯特同名声乐套曲为蓝本,由作曲家汉斯·赞德改编创作了乐队版,并结合导演妮夏·琼斯设计的舞台呈现,用黑白色的基调构筑的影像,用静态画面、动态组合以及斜线的拼贴构置了一个因失爱而陷入悲伤的灰色故事。诠释《冬之旅》三十年之久的著名男高音伊恩·波斯特里奇则以不同的状态诠释了主人公矛盾甚至割裂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IP”(知识产权)的开发意识不断增强,古典音乐界也涌现了不少吸引眼球的名作,不少都在第一时间进入上海,例如舞蹈版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结合电子乐重组的维瓦尔第《四季》等等,都是将新的观赏理念与音乐作品进行碰撞与结合,尝试用更为时尚和贴近当下审美特质的方式来探索与年轻观众之间的关联。而《冬之旅》作为舒伯特最受欢迎的声乐套曲,带有着唯美的音乐织体和痛彻心扉的伤情故事,本来在乐迷之中就颇具人气,而万方创作、赖声川导演的同名话剧更是以此曲作为由头,让许多从未接触过原作的人们获知了“冬之旅”这个充满魅力而又神秘的名字。

  或许光靠一位歌者加一架钢琴的配置,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巴比肯中心的制作无疑通过这种尝试将本来深藏于乐曲的部分内涵通过更为表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赞德的改编不是简单的配器,而是用一开始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将人们引入故事之中,他大量运用了不同的打击乐器营造效果,也大胆在乐队中加入了吉他这样的非常规乐器,加上弦乐与铜管的弱音器等各种音色,形成了一个抑郁晦暗的场景。而琼斯的舞台也在不破坏基调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舞台与斜坡,前中后景等各种调度,并且结合隽永而不失倾诉感的字幕,将从未接触原作的人们带入到那种欲说还休的心伤世界。

  这个制作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并没有尝试去颠覆舒伯特,而是希望以时代的方式去重新诉说。主人公在冬天的苦闷旅程,并不是导演表达的核心,而是通过舞台实现了心灵放逐,展现出无法排遣的孤独。一个个夜深时分,当在城市乐享繁华的人们走进剧院,迎接他们的是这部直面人心深层的作品,我想观众多少会明白,心里始终有那个渴望,人生并非充斥着喧哗作乐,那向远方的呼喊终会跳跃出来。

  到底如何重塑经典?这一版《冬之旅》给予我们一个标准答案,即尊重原型,聚焦当下,直面内心,打造一部好作品比花枝招展地引人注意要重要得多。而在这部作品之后,观众们是否会转向百多年前的原版,已经不再重要。他们已经通过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体会到了舒伯特写下的要点。至于有多少人会从此转向古典音乐,还是看个人的修行吧。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7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小心泛娱乐化“盖歪了楼”
当美术学院开始山寨古堡
怎样让流行乐迷爱上舒伯特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8怎样让流行乐迷爱上舒伯特 2018-09-16 2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