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上筑起的“永恒之城”
——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思不群
  ◆ 思不群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写过一本奇怪的小说名为《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说:“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正因为如此,他所写到的这座城市是不可见的。唐克扬新作《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所写的其实也是一个“看不见的城市”,但唐克扬只想通过对历史的复原让湮没在过往烟尘中的汉魏洛阳古城再一次浮现出来。

  有诗人曾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唐克扬在这本书中写到的就是汉魏洛阳故城最美的时刻,当然也写到了它的衰败和湮没,以及在此背后那种历史的无常。他写到了故城规模之大,甚至超过了明清的京城;他写到洛阳游春之旖旎绚丽,“在姹紫嫣红中往复的城市仿佛只有四季而不会衰老”。他将“汉魏洛阳城”最美的时刻也是“最后的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这本书,是唐克扬用自己的笔,在纸上建起的一座时间和记忆中的城市,高大的庙宇和宽阔的街衢都是用一种特殊的物质——追忆和怅惘——做成。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要耿耿于怀地将它与罗马古城进行对比。一边是“洛阳故城”被一层又一层黄土覆盖,而另一边“罗马保存古典遗迹之多,足以让初次看到的中国建筑史学者咋舌。

  笔者所生活的姑苏城也是一座有名的古城。姑苏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这座大城“周回四十七里”,有水陆城门八座,可谓极一时之盛。当然,在此后的几千年间,姑苏城也曾多次毁损、重建。与汉魏洛阳故城相比,姑苏城的幸运之处在于,几千年来,它都在原来的城址之上,所以顾颉刚先生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时至今日,我们甚至可以拿着南宋所刻“平江图”,去古城中寻访那些城门旧址、秦砖汉瓦,踏访文人骚客的墨迹萍踪、旧时风雅。

  但是洛阳故城有它的特殊之处。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层层堆积,加上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传递,“洛阳不再是具体的某一座城市”,它更代表了一种对可能的美好生活的想象。城市是人生活、悠游的处所,它最终会沾染上属于这个时代之人的灵性和气味,一个城市的风格和品味也就是这样的形成。通过这本书,作者将一座故城永远地留在文字之中。

  这座在纸上筑起的“永恒之城”,收聚了历史风云的变幻和我们关于文化渊源的记忆,代表了东方的文化精神和哲学,它会在我们的精神血脉和文化记忆中浮现出来,它可能比罗马的柱石更能抗击时间的侵蚀,更能抵挡风沙的湮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5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在文字中回首,在绘画中安静
新书速递
既史诗恢弘,又细节逸趣
纸上筑起的“永恒之城”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A14纸上筑起的“永恒之城” 2018-09-23 2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