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期一会
杜海玲
  (日本)杜海玲

  接到编辑让写《人到中年》的约稿时,我正坐在泌尿科的门诊室外。因为之前健康检查时查出小便有潜血,所以来到泌尿科做细致检查。医生用上了B超,说肾脏膀胱都无事,潜血原因不明,要么,培养细菌看看吧?下周再来。

  隔一周,又在预约时间里去了,被告知,没细菌,红血球白血球都查了,没有血尿——不是血尿但是有潜血,你听不懂吧?医生说。我答是。医生又解释了一串,仿佛理解了不明原因也可能有一点潜血,比如维生素反应之类。

  我想说的是,其实一年一度公司安排的体检,经过许多次年年有潜血,然而今年才严肃认真去专科复诊——尽管结果亦是无事。

  我想这是因为人到中年。

  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的死别。也因此,更对自己的健康耿耿于怀。想活很长,最好是健康自理地活,像曾经动辄感叹活太长没意思的妈妈如今所说,为了让我知道生命前头还有老妈而觉得自己日子尚长——我也想让我的孩子们一直感到时光尚丰厚。

  今天我与友人闲话,说起约有10年还可以颇有活力地做些事情,十年后,应是颐养,而非打鸡血那样。

  我的职业对于年龄还得些厚待,也许10年后也还能在电脑前敲着字,不至彷徨于老年危机。人到中年,知晓人生有尽头,总想着要认真写作了,然而拖拉着,真正是“明日复明日”,沮丧与自勉平行。

  所幸,因了中年,更容易理解和谅解人——当然包括了自己。对于日常生活倒多了年轻时未曾感受的热爱,也更愿意真诚善意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日语里有个词叫“一期一会”,意即与人与事都是只此一次,每一刻时光都不会重回。所以开始“做人要厚道”,善待有缘人。

  有句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但也有句话说“人到中年万事兴”。我觉得中年是在怀旧和依然有梦之间扭捏。比如我很怀念童年时生活的上海和给了我人生温暖基调的亲戚们,所以我今年会特意回上海看望他们;比如我还怀有对文字和电影的惦记,期冀创作一点有意思的作品。这种感觉与年轻时确实不同。那种对生命和前途的一望无际感(也可以说是四顾茫然)一去不返,如今一切都变得想要珍惜。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过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意是,人类在延续至今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天文历史,人类有一种知识共同体,在研究领域前赴后继。然而只有爱是无法教的,唯有每一个人穷尽一生去体验和习得。如何建设关系,如何度过人生,有多少道理都几乎无用处,这令人们常怀懊悔或遗憾,但同时亦是人生的醍醐之味。所以,个人体验都是冷暖自知,写人到中年,不免要“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倒也并不觉萧瑟。

  在日本,最有幸福感的年龄段是55岁到64岁这十年。40岁到54岁的幸福度最低。如果按照年龄来说,中年人的幸福感是最低的——按年龄来看,正是中年。越过中年,反倒豁然开朗了。

  从我个人来说,走到中年,学会了接纳自己,也开始相信命运——这倒不是说占卜算卦那种命运,而是你生在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原生家庭,会按照环境密码复制命运,但在这期间,可以了解和感悟,可以有所改变,接纳、享受自己的人生。

  十日谈

  人到中年

  责编:殷健灵

  中秋、国庆将至,明起刊登一组《我们的节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5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问天问月问中秋
民间“低配版”智慧
大寿图
老街与陋巷
图片新闻
一期一会
秋兴三首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一期一会 2018-09-23 2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