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泰州中学
高二(3)班
每次填写履历表写到籍贯“泰州”二字,我总是会屏息凝神、端正姿态,一笔一画、如写一卦。没错,“泰”正是一卦。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十一卦,上坤下乾,吉祥亨通,意为“安定”。安定的泰州兼容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并蓄儒释道之和,代代泰州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泰州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泰州传奇。
书写泰州,首先要写好三横。
第一横是一道堤坝。宋代范仲淹在泰州做官时,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当时,泰州仍处在海岸线,泰州人总受海潮侵袭、苦不堪言。范仲淹命人用稻糠抛洒入海,海潮退去便留下了稻糠勾勒的曲线。范仲淹就沿着这条曲线修筑堤坝,使泰州人免于年年受淹,安居乐业。泰州人就将这道海堤命名为“范公堤”,以纪念范仲淹的济世功勋。
第二横是一株竹子。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诗书画三绝,尤其擅长画竹。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一生放荡不羁,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始终关心民间疾苦的精神与“难得糊涂”的人生哲理一道,至今影响着泰州人。
第三横是一撇胡须。京剧大师梅兰芳祖籍泰州,对泰州一直念念不忘。梅兰芳也是泰州一直的骄傲,1956年梅兰芳回到家乡泰州时,泰州万人空巷“争看梅郎”。让我们泰州人骄傲的,除了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卓越创新,更是他蓄须明志拒为日本演出的民族气节。这一撇胡须,代表着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志气和铮铮铁骨。
三横之后,是一个“人”字。泰州人的特性,是随性惬意的,也是。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泰州时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人钟爱慢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思是早茶店里吃汤包、晚上泡澡堂,话里透着的就是一股子休闲的快活劲儿。
“泰”字下部首是“水”。泰州处处是水,是名副其实的水天堂。古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激荡和汇聚。泰州人临水而居,汲水而生,治水而兴。水造就了泰州两千多年的辉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先民,滋润了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执笔的我,也正以自己为笔画,从这方水土汲取养分来书写我的泰州。
我在水乡兴化笨拙地划着小舟,抚荷叶采莲蓬;我在科举考试的圣地学政试院前驻足,回忆数百年前学子云集、静待揭榜是何等惊心动魄;我在靖江品尝刚出锅的蟹黄汤包,夹点姜丝、蘸些陈醋,默念口诀“先开窗、后喝汤”;我在清明后赶赴溱潼,挤在中外游客里争睹“天下第一会船”的壮观场面;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唱《黄桥烧饼歌》,为抗战期间黄桥人民家家户户赶做黄桥烧饼送前线作干粮的事迹而热血沸腾;我在泰兴凤灵集团的小提琴车间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每年能生产出全世界70%的小提琴;我也在夜晚苦读时偶尔凝思,想象自己两年后是否也能在高考中一鸣惊人,就像师兄师姐们一样成为省状元……
格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我在努力书写不尽风流的泰州,泰州也在肆意书写无穷可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