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圆家和 “戏”在曲外
“东方之韵上海中秋戏曲晚会”幕后故事多
吴翔
  本报讯 (记者 吴翔)中秋前夕,皎月初照—— 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东方之韵2018年上海市中秋戏曲晚会”让苏浙沪皖戏曲艺术家与上千戏迷欢聚一堂。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共唱团圆,同念祥和。传唱千年的声音里,流淌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了一年的中秋“团圆”,戏剧名家在后台各有看不见的“戏”。

  晚会开篇曲目是评弹《夙愿》,取自著名电影演员牛犇入党的故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写给牛犇同志的信,展现上海文艺工作者风采。评弹名家高博文带领12位青年演员,在交响乐的伴奏下,唱出“初心”“奋斗”。

  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五分钟,但为了这段新作品,近半个月来,高博文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开始是为了唱词,“和越剧院的剧作家莫霞反复商量修改,13日才最终定下了唱词。”高博文说。后来是为了配器,“以往的评弹曲调和唱词相对自由,但这次演出不同,在交响乐的伴奏下表演,需要非常严谨,从词到谱,都需要牢记,并且和乐团配合默契。”高博文透露,“每一天都要和配器老师,反复打磨小样到凌晨一两点,直到演出前两天,大家才最终满意。”

  团圆是中秋永恒的主题,昨晚舞台上还有一对著名艺术家夫妻——84岁高龄的京剧名家童祥苓老师和夫人张南云,他们联袂带来了《武家坡》选段。

  这对京剧伉俪是同年同月生,风雨相伴、患难与共。在舞台上,艺术家的演唱风采不减,依然字正腔圆——据说,童祥苓在家还喜欢一个人唱上两句,张南云也经常会毫不客气地为老伴点评几句。上台前,两位老艺术家会互相整理衣服,牵手上台。走进后台,因为两位老艺术家年事已高,每次在后台起身,张南云就会过来帮衬一把。而对张南云来说,童祥苓就是她的眼睛,因为这些年来视力的下降,张南云几乎要贴得很近才能看见对方。

  晚会上,有段有趣的表演,点燃了全场观众。4位程派“新秀”——傅希如、赵志刚、吴双和陈明矿反串花旦,为观众带来一段京剧程派经典《锁麟囊》,4位“薛湘灵”别具一格,这样的“跨界”反串,让戏迷们大饱耳福,直呼过瘾。

  除了在戏曲中跨界,昨晚的演出中,还有一位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诺贝拉,她和老师周红一起演唱了一段评弹《神农颂》。一口纯正的苏州话,一段手法熟练的三弦琴,身穿旗袍,佩花戴簪,与她身上散发着独特的异域风情融合在一起,竟也丝毫不显得突兀。唱到尽兴之时,她还会比几个俏丽的手势。唱着评弹,举头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5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扫一扫
中国女篮世界杯 首战胜拉脱维亚队
同一条路 同一首歌
“黄河”哺养初心 “巨人”屹立东方
月圆家和 “戏”在曲外
新民晚报文体汇A09月圆家和 “戏”在曲外 2018-09-23 2 2018年09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