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进口博览会周边配套保障和全面做好进口博览会功能辐射,是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口博览会开幕倒计时50天之际,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明确提出“五确保”要求。同时紧抓落实300余项工作任务,包括推进工程建设、完善交通组织、优化会展配套、提升市容环境、强化应急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虹桥商务区城市管理整体效果和水平,为进口博览会提供圆满保障。
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精心“绣好”每一朵“花”。聚焦国展场馆改造、景观绿化工程、南广场主出入口改造等,提供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加大协调服务力度;聚焦“两桥一场一廊一带”等项目,其中二层步廊东延伸项目主体提前贯通,9月底交付使用。对于其他工程项目,管委会也加大力度,申长路景观改造、机场集团迎宾五路示范段、高架涂装、道路整治与多杆合一等多个项目也在管委会大力协调下,确保按期完成;聚焦13条区区对接道路建设,也将于进博会前建成。
多措并举完善交通组织,破难题近远结合。管委会制定了《交通组织保障工作方案》,并加快落实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下发《虹桥商务区公共标识系统设置指导意见》,确保进博会周边21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标识统一在9月底前完成。积极与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协调沟通、督促落实《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公交专项规划。协助推动“新虹易公里”定制班车顺利开通,并新增“虹桥2路”公交环线及枢纽西广场至国展中心洲际酒店的直达定制班线。
全面提升优化会展配套,各方积极在行动。管委会研究制定了《虹桥商务区窗口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并召开相关动员会,明确窗口服务不仅仅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餐饮、酒店、银行、商场等社会性服务窗口,要围绕国内外参展嘉宾的全方位需求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是可感受、可参与、可持续的服务。要做好整体联动,注重发挥属地政府、功能性主体的作用和市场主体积极性,围绕市服务保障组总体工作部署统一步调、形成合力;要突出保障重点,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树立品质理念,挖掘、培育工作亮点,以优质的服务水准彰显虹桥商务区服务品质。
精益求精提升市容环境,管委会会同多方攻坚克难。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区域整治项目300余项,开工率99%。目前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配套工程已完成九成以上,9月底将全部竣工。竣工后还将进行查漏补缺,主要涉及景观绿化、市容管理、建筑外立面等方面。申长路、申滨路沿线,从传统涂漆围挡,升级为“生态”围墙、“景观”围墙、“艺术”围墙。此外,商务区还制定了《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设置方案》,对街具小品,从材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主题等各方面做了统一规范,并要求各区统一部署。管委会制定的《公共标识系统设置方案》《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设置方案》《景观灯光规划及实施方案》等10余个专项方案,从不同领域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规范和标准,确保市容环境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应急能力全方位保障进口博览会。为预防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虹桥商务区特拟定了《城市运行服务和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全力确保进博会安全和万无一失。预案以“以人为本,安全至上、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协同应对、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为原则,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类及级别划分,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级别的划分标准分为四级,分别是: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确定领导机构及职责,制定相关机制和预案。
搭建高能级多服务平台,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聚焦长三角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眼进博会功能辐射承接和功能打造,积极推进商务区10+X功能性平台建设。其中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长三角电商中心等多个平台打造已初显成效,下一步管委会还将积极推进相关平台建设,与长三角各城市、社会组织和知名企业共同承接进博会辐射效应,联手打造多平台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