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十年形成品牌
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别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张海韵 马亚宁
  10年后的今天,曾经的“明日科技之星”,是否已冉冉升起?前天下午,由市科委、市教委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明日科技之星”十周年庆祝活动暨开放式学生论坛。一颗颗曾经的科技创新“小星星”再聚首,畅谈年少时参与科技小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经验受益终身

  2003年起,市科委和市教委主办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科技教育社会环境。目前,它已成为深受本市青少年喜爱的科技品牌,被誉为孕育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摇篮。

  10年来,当选“明日科技之星”的同学们,有52%的考入清华、北大、复旦和上海交大,有许多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第一届“明日科技之星”的获奖者易臻真,回首十年,感慨万千:“‘明日’不是未来,是激励,只有更广阔的视野,才有更犀利的创新。”演讲、做实验、综述等,相当于培养一个研究生的过程,在综合素质、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能给青少年带来好处。

  周滢垭是清华大学能源动力专业的研究生,同时也是第六届“明日科技之星”获奖者。谈及当年的比赛过程,她依旧难忘:“当时,光研究‘防晒霜中纳米氧化锌的毒性’课题就做了一年多,收获很多:表达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能力,严谨的思维……不仅为后来的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对大学后的研究性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挖掘创新潜质

  “他们参与的不是单个的项目,而是科研的全过程。”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主任的吕恬生教授,是“明日科技之星”的元老级评委,他表示,人才培养应当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应当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和教材中,挖掘了一部分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并给他们真正的成长空间。

  上海大学的崔老师一直关注着“明日科技之星”评选,也鼓励自家孩子参与。她指出,“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即使有好的创意和想法也难以施展。通过‘明日科技之星’的创新实验平台,不但提升了孩子们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各种兴趣爱好。这要比学会一个化学公式,掌握一个物理定理,更能增长智慧。”

  鼓励主动参与

  许多家长希望,受“明日科技之星”影响的孩子们能多些,再多些。兴趣是要培养的,不能因为孩子在科技创新方面暂时没有天赋,或者缺少浓厚的兴趣,就减少他们接触的机会。“得奖的孩子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培养兴趣。因为这样的比赛对孩子将来选择专业方向有一定引导作用,多参与多了解,日后或许多一种选择。”

  家长反映,得知此类活动信息的渠道还太少——除非热心老师的告知,或是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家长和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同时,有些项目的评奖标准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选拔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也较为成人化。“媒体和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类似活动,不要让青少年觉得这些比赛是高不可攀的。如此,他们才能更乐意积极参与,才会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也许,受‘明日科技之星’的无形熏染,他们明日果真成为闪亮的科学‘新星’。”

  实习生  张海韵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基金专版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十年形成品牌
上海医联预约平台升级为“挂号网”
谁的车模更环保
长征医院黄浦区共建门诊信息化系统
“IT青年十大新锐”评选启动
不考“星级考”仍上“兴趣班”
圆乡村教师和孩子594个心愿
浦东新区人口和家庭 计划指导服务中心启用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10“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十年形成品牌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