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在黑白世界里探寻城市过去未来~~~
在黑白世界里探寻城市过去未来~~~
在黑白世界里探寻城市过去未来~~~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黑白世界里探寻城市过去未来
江南文化刚健与灵秀并举
徐翌晟 吴旭颖
  本报讯 (记者 徐翌晟 吴旭颖)近200幅黑白的老照片围绕着“上海与江南文化”的主题,昨天起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展出,诉说着这座城市从江南水乡到现代都市的文化变迁,学者们还就长三角江南文化与上海城市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并认为,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刚健、深厚、温馨、灵秀。

  图片展示的江南不同于寻常印象中的风花雪月,而是凝聚在上海人衣食住行之中的江南文化,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展露出刚健与灵秀并举的精神特点。从采桑女到码头工人,从“缝穷婆”到理发摊,勤劳是融进上海人骨血里的特征。看完他们,再看如今浦江两岸林立的高楼,唤醒了许多上海人心底潜藏的澎湃热血。

  各式各样的移民,成了图片展镜头下的一大焦点。一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路街景里,白色的墙上写着大大的“闽广洋塘 浙宁茶食”字样,沿街店铺售卖着来自不同地域的特色食品,车水马龙,顾客繁多。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交织成为了上海人的生活。

  1872年,上海街头出现了第一位穿西装的男子,随后与中国传统服饰逐渐融合,孕育出了后来流行一时的中山装。一张照片记录了清末开设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旁边的锦汇协锠呢绒西服店,这就是第一件中山装的卖家。就在这张照片旁,一家洋货店的内景也显得生动鲜活。有观众对着琳琅满目的柜台笑称,“这就是当年的‘进博会’了!”

  上海城市精神中有江南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尽管上海历经近代一百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幻,历尽了繁华与沉寂,江南文化的底蕴无论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上海老城厢、青浦朱家角镇的水乡街巷,还是松江醉白池经典的江南古典园林中都能寻觅到踪迹。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认为,江南文化的刚健有很强的生命韧性。比如卧薪尝胆,大禹治水。刚健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富有创造性,不断地向前追、向上走,因此,江南是中国文化最有创造力的地方,江南的经济奇迹正是创造力的表现。根据《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的统计,200多年间,江苏共出状元等184人,浙江共出状元等137人,两省相加人数为321人。“江南人因水而与众不同。他们因柔性而仁爱,因清澈而清明,因平澹而内敛,因流动而交流,因流动而自由,因流动而多样、灵敏,因凝聚而廉贞。这个地方特别有灵性,它与水的清明、内敛、流动、多样是分不开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新民健康
   第A2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1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博览/新民环球
70岁学生唱歌给80岁老师听
江南文化刚健与灵秀并举
可以帮助人们照亮人生之路
美国版文体新闻A13江南文化刚健与灵秀并举 2018-12-13 2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