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和终点”
袁晓赫
  袁晓赫

  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有菜肴,更重要的是,沉淀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精神。

  1928年秋天,朱德、毛泽东领导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的一部分曾在拿山村驻扎了两个多月,主要任务是休整部队、筹集军粮,并到附近的茶坪、北岸、厦坪、菖蒲、小通等地宣传发动群众。

  红军白天在祠堂学习操练,晚上则露营在村东面的柏树堤下,红军选择在柏树堤下露营,一是不扰民,二是防偷袭;因为当时根据地周围土豪白军猖獗,而柏树堤下秋收后四周空旷,视野开阔。由于红军纪律严明,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爱戴,当时拿山村各家各户都集粮给红军,并帮助照顾红军伤病员。村里张本生、张义发、张特发等一批后生都参加了红军。经解放初统计,拿山籍的革命烈士就有26位。

  据拿山自然村张积霖(81岁)、龙福媛(女,94岁)等回忆,小时听大人说起,1928年秋,在村东面五雷仙山上,红军曾与白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反阻击战,至今战壕、碉堡弹痕犹在。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乡、村实地勘察考证,这是当年红军要离开井冈山时的第一仗!

  去年金秋十月,井冈山市博物馆、乡、村领导、井冈山部分转业退伍军人、村民和孩子们在现场隆重举行了立牌仪式。告慰英烈,继传未来。

  老红军女战士曾志在她的回忆录里深情地写到:“当年才十八岁,人生第一次醉酒就在拿山村,老表从二楼拿下一坛酒,坛口上封着黄泥巴,底层是竹叶,打开后酒香撩人,老表热情好客,所以情不自禁喝醉了。当时还有彭德怀、陈毅、肖克、粟裕、何长工等老红军,都在拿山村驻扎战斗过”。

  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时年76岁)重上井冈山时,他特别交代“在拿山吃了中饭再上山”。

  1965年5月毛主席(时年72岁)重上井冈山时,也念念不忘拿山,向当地干部问起:“拿山在哪个方位?”

  可见,当年红军与拿山村的老表结下了多么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惦记拿山,是有深刻原因的:拿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重要坐标。

  1927年10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11月,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详细表述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具体范围:

  “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四周从拿山起经龙源口(以上永新)、新城、茅坪、大龙(以上宁冈)、十都、水口、下村(以上酃县)、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垇、五斗江、车垇(以上遂川)到拿山,共计五百五十里。”

  拿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也是终点。

  而今,拿山村已作为井冈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被誉为“井冈第一村”。

  仰望着在拿山村原址建起的井冈山火车站和井冈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油路、水泥路、可通达全国各地的铁路线,就想起井冈山当年红军留下的“红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工农红军为工农”标语,脑海里总不断地涌现出在当年小道上挑粮、打仗的红军、爬山涉水上井冈的500名省市干部、参加“马路”“油路”“铁路”建设者的身影。

  十日谈

  井冈山古道今昔

  责编:贺小钢

  冬令是进补的好时机,明起刊登一组《冬藏养生须加餐》,责任编辑:龚建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8年终盘点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专题
   第A22版:专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专版
   第A24版:专版/汽车周刊
家族之苦
哈瓦那印象
导游风趣添游兴
打字趣事
“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和终点”
紫竹院小景
美国版夜光杯A17“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和终点” 2018-12-26 2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