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的窗户
赵丽宏
  赵丽宏

  过去的一切,都属于历史。历史不会消亡,它凝固在被定格的一个个时光瞬间,长存于世界的记忆,传承于人类的思想。写在精装史书中的历史,也许并不完整,甚至常被扭曲。而真实的历史,即便只是一些依稀斑驳的画面,只是片言只字,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让时光倒流,把人带回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场景之中。

  此刻,我面对着一本小小的集邮册。这是我童年时代的纪念物。小时候迷恋集邮,很多知识,来源于邮票。这本集邮册的邮票,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老邮票,当时搜集这些邮票,有一个简单幼稚的想法: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我要把新中国在这一年发行的邮票都搜集全。对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要实现这样的想法,其实很难。1949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并且值得为之发行纪念邮票的,我只知道新中国成立,每年十月一日过国庆,都在提醒并且重温这件大事。1949年,新中国发行了多少邮票,我至今也不清楚。

  这本邮册的第一页中,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发行于1949年的邮票。这些邮票,使我知道了和建立新中国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最早的一枚邮票,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发行于1949年1月10日,发行部门是“华东邮政”,面值30元。那是一枚印刷粗糙的长方形邮票,灰绿的单色,宽不到一寸的小小画面中,有淮海战役的地图,还有解放军战士举旗挥手欢庆胜利的版画。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大战,也是使中国命运发生重要转折的大事件。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被凝缩在一张小小的邮票中,让人想象当时漫卷大地的炮火、硝烟、冲锋陷阵的战士、弹孔累累的军旗……

  邮册第一页中,还有三张色彩各异,画面相同的邮票,也是由华东邮政发行的。这套邮票,比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发行稍晚,画面上是两幅并列的地图,左面是南京地图,右面是上海地图,地图上方有一行字:“南京上海解放纪念”。这是解放军攻占南京和上海后发行的纪念邮票。淮海战役之后,解放军大军南下,势如破竹,1949年4月23日攻克南京,5月27日解放上海。这套邮票,发行时间应在1949年的春夏之交。

  发行“南京上海解放纪念”邮票之后不久,华东邮政又推出一套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22周年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有五枚,图案同一,色彩相异。画面的左上方是八一军旗,右上方是毛泽东和朱德并列的头像,画面下方是列队前进的解放军战士,这套邮票,向人们宣示一个历史的大趋势:解放军正在势不可挡地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大业。在我的邮册中,这套邮票完整无缺。

  邮册中还有一枚绿色的邮票,是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发行的纪念邮票,面值100元。邮票的图案也是单色版画,画面上方是一只大灯笼,灯笼上印着人民政协的会徽,画面下方是天安门城楼和华表石柱。邮票的右上方直排印着三行文字“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政协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这是为新中国商定建国方针大计的重要会议,是开国大典的准备和前奏。这枚邮票,发行者是“中华人民邮政”,邮票的左下方有“纪1”字样,是新中国筹建之初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总共四枚,我只找到了其中的一枚。

  1949年中最重要的事件,当然是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国大典。我的邮册第一页中有两枚开国纪念邮票。一枚是新中国成立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面值三十五元,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画面正中是毛主席挥动左手的半身像,背景是五星红旗,画面左边是圆弧形的城墙,城墙上排列着邮票的主题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画面下方,是欢呼的人群。这枚邮票,绘画的技巧不算高明,但却是当时少见的彩色印刷,背景中的国旗鲜红夺目。邮票中的毛主席头戴帽子,和我们后来看到的开国大典纪录影片中的形象是一致的。我搜集到的另一枚开国大典的邮票,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发行的纪念邮票。这是很著名的一张邮票,精细准确的构图,深红的单色印刷,面值20分。画面中,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环列在他身后的人物中,可以看到一批开国元老的身影: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林伯渠、郭沫若。这两枚开国纪念邮票,一枚是一位老先生送给我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当时就是花两毛钱从邮电局里买来的。

  我的邮册第一页中,还有一套国徽特种邮票,共五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特种邮票。这一套邮票,是我从老人们的信封上一张一张剪下来的,能够集齐,对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些邮票,真实地定格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那是一扇扇历史的窗户,这些窗户,尽管朴素简陋,但从中透露出的那种清新和刚健,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现在回看,还是那么动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要闻
   第A14版:要闻
   第A15版:综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上海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要闻
   第A25版:国庆特刊
   第A26版:国庆特刊
   第A27版:国庆特刊
   第A28版:国庆特刊
   第A29版:国庆特刊
   第A30版:国庆特刊
   第A31版:国庆特刊
   第A32版:国庆特刊
   第A33版:国庆特刊
   第A34版:国庆特刊
   第A35版:国庆特刊
   第A36版:国庆特刊
   第A37版:国庆特刊
   第A38版:国庆特刊
   第A39版:国庆特刊
   第A40版:国庆特刊
   第A41版:国庆特刊
   第A42版:国庆特刊
   第A43版:国庆特刊
   第A44版:国庆特刊
   第A45版:国庆特刊
   第A46版:国庆特刊
   第A47版:国庆特刊
   第A48版:国庆特刊
   第A49版:国庆特刊
   第A50版:国庆特刊
   第A51版:国庆特刊
   第A52版:国庆特刊
   第A53版:国庆特刊
   第A54版:国庆特刊
   第A55版:国庆特刊
   第A56版:国庆特刊
   第A57版:国庆特刊
   第A58版:国庆特刊
   第A59版:国庆特刊
   第A60版:国庆特刊
   第A61版:国庆特刊
   第A62版:国庆特刊
   第A63版:国庆特刊
   第A64版:国庆特刊
   第A65版:国庆特刊
   第A66版:国庆特刊
   第A67版:国庆特刊
   第A68版:国庆特刊
   第A69版:国庆特刊
   第A70版:国庆特刊
历史的窗户
回味“开国第一宴”
家乡
国庆外滩观灯记
红旗飘扬的那一刻
本报信息
美国版夜光杯A23历史的窗户 2019-10-01 2 2019年10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