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不仅伤害身体,其低龄化的趋势还可能剥夺很多女孩当妈妈的资格与权利。
有位准妈妈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指症需要做剖腹产,然而剖腹产取出孩子后医生却发现胚胎根本取不出来,医生判断为胎盘植入,最后因为大出血,只能切除子宫,才保住了生命。
十个月产检过程中,这位准妈妈一直说自己是首次怀孕。正常来讲,首次怀孕到了生产阶段导致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往往只有多次终止妊娠导致子宫内膜受损伤才会造成胎盘植入。医生经过追问才知道,她之前曾经做过三次人工流产,但为了不想让家人知道,才故意向医生隐瞒病史。
每次妊娠,胎囊在子宫内膜上着床形成胎盘,如果计划外终止妊娠,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必须清除,从而造成子宫内膜的损伤,下一次怀孕就不会在损伤部位着床。终止妊娠的次数越多,子宫内膜的损伤越多,计划正常妊娠的机会势必降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及其他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增多。
从甜瓜下面切开一个小口,用勺子把里面的瓜瓤刮掉且不能刮到瓜肉,刮完切开,结果往往是有的瓤没有刮干净,有的瓜肉被刮掉了一大块。
人工流产手术就像刮这个瓜瓤,医生看不到子宫里面的情况,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作,因此任何人工流产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2青少年因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或者因避孕失败导致意外妊娠进而诉诸人工流产,日益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这在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一组数据触目惊心。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青少年性行为模式,包括第一次性交时间、性活动频率、性伴的数量和性活动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人工流产低龄化的趋势更是不容忽视。
早在2009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的一项“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开发研究”就发现,22.4%未婚青年有过性经历,首次性行为的中位年龄为20岁。有性经历的女青年中,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3.9%和25.4%。研究还发现,有性经历的女青年中怀过孕的占21.3%,反复妊娠的占4.9%,86%的妊娠最终以人工流产终止。
近年来,未婚人流者数量和比例一直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指出:“21世纪以来有关人工流产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流产人群具有年龄轻、未避孕比例高的特点,流产人群中约半数为未育妇女,三分之一以上为初孕妇女。”宋利彩
3在上海和台北,对15岁~24岁未婚青少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上海和台北有性经历的青少年比例分别为12.7%和31.2%。未婚青少年的性行为中,被迫性行为往往造成更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具有更高健康风险。调查发现,在发生过性行为的高中生中,报告有被迫性行为的占44.6%,而且女生报告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
未婚青少年的主要生殖健康风险是未受保护的性行为。面向青少年的避孕服务在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青少年的人工流产问题,涉及到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世界人口日连续两年的主题都有关年轻人,在2013年提出“青少年妊娠”的问题后,2014年的主题是“投资于年轻人”,倡导全面保障青少年权利,使他们能安全、健康、成功地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使他们掌握健康知识、生活技能、增强个人发展能力。
当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为中国带来快速老龄化的同时,青少年群体在逐渐萎缩,质量替代数量势在必行,未来中国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倚重人力资本优势而非人口数量优势。因此,“投资于年轻人”也应作为中国的政策优先议题。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也是青少年发展和权益问题。满足未婚青少年的避孕服务需求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新问题。计划生育服务应该将未婚青少年纳入免费避孕服务范畴,有效降低未婚青少年中的不安全性行为、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
郑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