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人大代表:怎样破解城市难题
  【关键词】

  PM2.5治理  公交优惠   公租房筹资   隧桥通行费降低

  检测治理PM 2.5、降低市民出行成本,这是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热”关注;公租房建设资金筹集、上海长江大桥尽快减免过桥费,是代表多年的“韧”关注。这些关注无不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问题”。 如何让市民分享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人大代表都有怎样的思路和见解?

  “热”关注

  PM2.5: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PM2.5的检测和治理作为公共服务提及。人大代表普遍认为,政府公布PM2.5监测数据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改善大气质量,政府还须多方发力。

  市人大代表朱如安提出,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过去侧重发布全市空气质量的平均数据,改为发布各个监测子站的数据,让市民能够了解到自己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由每天只发布24小时平均值,改为发布各监测子站各项污染物的每小时数据;以市环保监测中心网站为依托,增设空气质量信息专业发布平台。

  “在发布数据之外,更要在淘汰老旧机动车上痛下决心。”朱如安说,对2013年到期的燃气助动车给予适当的补贴,使其尽早退出“污染大军”行列,并在汽车排放标准上执行国V排放标准。此外,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将市民引导到以公共交通为首选的出行方式;建设上海的非机动车道路贯通网络,鼓励“绿色出行”。

  市人大代表侯刚则进一步提出,无论推行怎样的技术措施,都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增加降低PM2.5数值的考核指标。

  目前,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都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重要内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指标均已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控制指标,那么,在这个计划当中,不能少了PM2.5。

  出行成本:专项资金支持多层次公交优惠

  目前,上海绝大部分公交都是空调车,票价一律2元;轨交起价3元,根据乘距递增;少量社区巴士和超短线路1元,还有一些超长线路为分级车票制(1-7元),还有一些远郊直达车为一票制(如申崇线)。尽管近年来本市已采取优惠换乘、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等多种措施,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但较之北京等城市,上海市民出行成本仍然较高。

  为此,降低出行成本,成为代表书面意见的热点关注,其中透露的一个共识是:补贴“多层次”的公交优惠,少不了专项资金的更多投入。

  首先,何谓“多层次”公交优惠?刘茜等代表提出,在普降公交票价的基础上,多层次的公交票价优惠政策可涉及——

  ■ 扩大公交卡优惠换乘覆盖面,延长优惠时间,即在当天第一次使用公交卡后,当日无论换乘任何公交或轨交均可优惠一元。

  ■ 使用公交卡乘坐轨交,当月使用满50元后,即可七折优惠。

  ■ 对于部分群体,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如:对中小学生上学乘车实行半价,降低他们的出行成本。又如,在70岁老人享受免费乘车的基础上,60岁以上、70岁以下老人可享受半价坐车的待遇。

  ■ 降低空调车票价。空调公交车可根据季节变化实行不同票价,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公交车无需开启空调,票价可在现行基础上适当降低,既可让利于民,又有助于减少城市公交运营中的能耗和废气排放。

  与此相关的是,加大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其中,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是,私车牌照拍卖所得。目前,本市每年约有20%私车牌照拍卖所得用于公交票价的补贴,“加大公交补贴力度,不妨进一步提高私车牌照拍卖所得资金补贴公共交通的比例,可将此项资金收入的50%以上用于补贴公共交通。”市人大代表潘艾方说。

  “韧”关注

  公租房:让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资

  公共租赁房是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公租房建设,本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投融资手段有所创新,但截至目前,本市公共租赁房的投资主体仍仅限于政府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仍未参与其中。

  要完成《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规定的建设筹措公租房1000万平方米、约20万套的任务,本市有必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持续创新,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作为城市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政府又能有哪些创新空间?

  为此,市人代代表童静已连续2年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多种投融资模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步伐,具体投融资模式包括——

  ■ 1月7日“全国国土资源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首次对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租赁房的问题明确表态,同意对于商品住房价格较高、建设用地紧缺的直辖市和少数省会城市,由省级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部批准后,可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上海是第一批试点城市。

  为此,不妨由农民或农村集体与社会投资者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农民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投资者投入资金,以合资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负责建设租赁房,并负责建成后的租赁管理,租金收入按股权比例分成。

  ■ 政府以划拨形式提供土地,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建设房屋,土地及建成的房屋产权归社会投资者所有,政府买断该房屋一定年限(与土地划拨年限相同)的租赁权,然后作为公租房转租给符合条件的公租房租赁者;或者由社会投资者直接将房屋对外出租,但政府限定该房屋一定年限内(与土地划拨年限相同)只能出租于符合条件的公租房租赁者。社会投资者负责公共租赁房的经营和管理,通过直接或间接向租赁者收取房租获得收益。

  ■ 政府委托社会投资者代建公共租赁房,建成后房屋产权一次性移交政府,政府分若干年、按照事先约定的投资回报率逐步向社会投资者支付回购款,并组建专门管理公司负责公共租赁房的日常租赁经营管理。政府对回购资金提供适当形式的担保,让这一投资方式的回报更明确、稳定。在当前金融环境多变、经济形势不明朗的状态下,较之其他投资方式,这一投资方式对投资人无疑更具吸引力,相信可以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公租房建设。

  崇明隧桥通行费:公交免缴后还要再接再厉

  2009年,上海长江隧桥的开通,缓解了崇明三岛70万居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是崇明居民“出行贵”的问题却由此凸显。市人大代表施美凤已连续就减免过桥费提交书面意见,去年,公交车的过桥费已经取消。今年,市人大代表周卫杰就降低过桥费继续提交书面意见。周卫杰表示,降低长江隧桥通行费用,理由有三——

  ■ 单向单次收费50元的标准,有失公平。上海长江隧桥加上长兴岛陆上道路总长25公里,是国家G40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按照上海执行的国家高速公路收费标准0.60元/公里计算,25公里的路程收费应为15元,现在50元/单次的收费实在太贵,且于法无据。上海全市于前年取消所有隧桥收费,只对长江隧桥收取通行费,对崇明70万居民而言显失公平。

  ■ 长江隧桥的高收费,不利于崇明三岛联动、长兴海洋装备岛发展和对接浦东的发展目标。隧桥高收费的现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流、物流成本过高。过去由于长江阻隔,崇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出行贵”的现状还是阻碍了崇明经济的发展,很多原本看好崇明发展的企业面对高昂的物流成本,望而却步。

  ■ 长江隧桥的高收费,不利于崇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陈家镇地区是崇明县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随着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将是崇明产业发展的方向,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的启动建设,将大量集聚人才,这部分人才来崇明工作对于长江隧桥较为依赖,过高的收费政策将成为崇明后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另外,高昂的通行费用也影响、制约了崇明旅游业的发展。

  “为此,建议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切实把过高的隧桥收费降下来。”周卫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财经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公众服务
   第A22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彩票看点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地产新闻
   第B16版:地产新闻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生活之友
   第B23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24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热”关注 尽职建言聚焦公共服务 “韧”提案 不懈奔走只愿为民求解
市人大代表:怎样破解城市难题
市政协委员:讲述提案背后故事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8市人大代表:怎样破解城市难题 2012-02-16 2 2012年02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