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位于云南省弥勒县的村落里,庆典显得神秘而庄严:彝族的阿细人在大树上重演先人“钻木取火”的场景,将新一年的火种传给村里的家家户户。按照当地的习俗,人们在火光里烧尽邪魔污秽,并且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很难说这样的祈祷是否足够真诚。至少,在网友拍摄的若干张图片中,当庆典邀请的客人们开车前来时,当地政府所竖立的“贵宾停车处”指示牌,就指引着那些沉重的轮胎从村口地里绿油油的麦苗上坦然碾过。
祈求丰年的庆典中,麦苗却这样死去了。
在组织盛典的弥勒县政府看来,祭火节带来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甚至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相比之下,一片小小的麦田既没有轰动效应,又无法拉动GDP,退而变为停车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有网友把当地“麦田变停车场”的行为发布之后,当地政府立刻发布声明解释说,为了便于整个活动的协调、管理,才把一些工作用车停到了距离活动现场最近的麦田里。根据这份官方声明,照片上看起来郁郁葱葱的麦苗其实并没有那么精神,而是已经因为当地持续的干旱而“完全绝收”了。因此,政府把麦田辟成停车场,还让当地农民“占个便宜”,拿到每亩200元的“青苗补偿费”。
“牺牲了他个人的利益换来了整个村集体的收益,在干旱之年完全绝收的情况下,还有青苗补偿费……他们是支持的。”当地官方微博“弥勒警方”说。
在这些争论中,没有人关注那些麦苗原本的主人,他们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补贴是否够用?田地是否绝收?人们争论纷纷,却无从知晓答案。在红万村的农田里,行政的车轮碾过了麦田,也堂而皇之地碾过了普通人微薄的私利,甚至还有他们微弱的话语。
这车轮甚至还碾过了平等。
并非所有外来的车辆都开进了那片麦田。根据主办方的安排,大部分普通游客只能把车停在远处路边,然后徒步1公里,才能走到活动现场。只有少量挂着“贵宾”、“嘉宾”证的车辆,才大喇喇地从麦苗上碾过。
一位“顺路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拍下了这一画面。在随后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希望在关注麦田、青苗补偿费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在全国各地举办活动时,权利被损害的现象。
“这本来是一场群众性的活动,为什么政府介入之后,一定要和群众分得那么清楚?”这位记者说。
事实上,在红万村之外,巨大的车轮仍在继续向前。被碾压的,本不止这一片麦田。 中国青年报 (付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