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空无一人。大多数时候,哭声会在深夜或清晨响起。至少有20多人找到了这座小岛。他们拐进石家庄西郊这条僻静的胡同,走到尽头,把怀里的孩子悄悄放在这里。
为防止弃婴在野外受到不良环境侵害、延长婴儿存活期,2011年6月1日,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在院门外建起这座“婴儿安全岛”。截至今年1月底,共发现弃婴26名。
随之而来的是争议。有人认为,弃婴是违法的,设置专门接收弃婴的设施,会变相纵容弃婴行为。
石家庄社会福利院院长韩金红也曾为此感到纠结。最终,他用这样一句话说服了自己和同事:“我们改变不了遗弃这一行为,但可以改变遗弃的结果。”
等待第一个孩子
在韩金红的印象中,安全岛出现前,福利院附近每年能发现十多个弃婴。他们大多躺在纸箱或编织袋里,极易因寒冷或炎热导致病情加重。有的孩子被发现时,甚至已经遭到流浪猫狗啃食,身上还爬着蚂蚁。
在一次会议上,他听说国外有一些保护弃婴的举措,便打算在福利院门口也设置一个弃婴保护设施。德国、意大利、捷克、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弃婴安置场所大多位于教堂和医院,配备保温和报警系统。这样的举措得到政府的鼓励。但在国内,弃婴安全岛的概念还没有被尝试过。
2011年6月1日,石家庄社会福利院为婴儿安全岛举行了落成仪式。这座四四方方的小岛造价近10万元。值班人员每两个小时巡逻一次,放置婴儿的人也可以自己摁下延时报警器。
最初,为规避福利院的风险,韩金红还考虑安装摄像头。但他担心有了摄像头,弃婴家长不敢靠近,设施沦为摆设,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矛盾与忐忑中,院里的人等着小岛上第一个婴儿的到来。可十几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每天都有人忍不住问:“怎么还没来?”
韩金红也有些着急:“之前就有人说我作秀。如果之后一个孩子都不进来,别人就会说:‘看你这秀作的,钱花了也没效果。’”
直到6月15日晚上9点,值班门卫安玉红例行巡逻时,发现屋里多了一个纸箱,里面躺着一个男婴。
安玉红拨打了110,民警到现场后,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定义为弃婴并出具捡儿童证明。他随即被福利院接收。经检查,这个男孩刚出生3天,患有先天性愚型,无法治愈。
第一个弃婴出现了,接着是第二个,一个4个月大的女孩,患有严重脑积水。仅仅两个多小时后,第三个弃婴又出现……半个月的时间,安全岛连续接收3名弃婴。
坚定抛弃决心?
门卫安玉红很难再有清静的夜晚了。一天夜里,他连着捡到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被子里还掖着小纸片,上面写着:“我是一个年轻的未婚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
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摁响报警铃,直到值班人员巡逻或是这些孩子哭出声,才被人发现。
交警部门在马路旁边为这个小岛设置了醒目的指路牌。
有人问韩金红,这样的宣传会不会坚定一些家长抛弃孩子的决心?
“发达国家也避免不了弃婴。”韩金红说。“不能说多一个安全岛,不良父母就增加了。福利机构没法改变社会贫困,我们能做的就是如果你遗弃了,我们让你的孩子活得有尊严。”
但这个逻辑并不能让每个人都接受。“这是怎么个情况?难道是告诉大家:想扔孩子的尽管来扔啦,不用有后顾之忧!”在网上,有人这样说。
救助质量提高
争论一直在持续,韩金红的心也随之起起落落,直到石同桃的出现。石同桃是第21个出现在小岛上的弃婴。一个阴冷的清晨,安玉红发现了这个皮肤雪白的女婴。
2011年6月至11月,安全岛接收婴儿21名,但石家庄社会福利院在全市范围内接收的弃婴是75个,低于2010年同期的83个和2009年同期的105个。“弃婴总数没有增长,只是集中到一起了。我门口的多了,说明孩子的救助质量提高了。”他这样解释。
中国青年报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