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路过老城厢董家渡路附近,看到一名送报员正在投递报纸,发现那里的信箱实在太小,一叠报纸好不容易塞进去,却有半截露在外面(见图)。
现在居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订阅的书报杂志越来越多,如此“苗条”的信箱,已无法满足需求。建议有关方面将信箱尺寸放大一些,方便投递,确保书报刊物不遗失或受损。
读者 苏春生
【调查附记】
记者联系上海市邮政公司。据了解,本市为解决市民住宅无信报箱,或箱体过小损坏的问题而开展的第一轮改造已从1999年至2004年基本完成。经过补装、更换,使130万余户居民住户的信报箱得到改善。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启动新一轮的全市住宅信报箱改造,上海市邮政公司在2年前开始进行情况调查。调查后发现,近8%的城镇居民反映信报箱容量太小而不敷使用,迫切需要改进;城镇居民住宅中还有近8%没有安装标准信报箱。
2010年本市“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对本市的信报箱建设与改造提出了意见与提案。为此,市建交委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上海市邮政公司专门拟定并上报了《新一轮信报箱改造工程建议》。
记者了解到,信报箱改造涉及面广,改造资金一直难以落实,因此这项工作一直处于“整装待发”阶段。信报箱虽小,事关千家万户的文化生活。城市建设讲究细节,希望信报箱这个城市细节,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本报记者 钱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