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汪成荣被中国残奥管理中心聘为教练,他所带的两名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获得3金1银。2011年10月,中残联奖励汪成荣149.91万元。得知消息后,汪成荣所在单位、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以下简称青海体工一大队)要求汪上交奖金由组织重新分配,汪成荣不同意。2011年12月28日,青海体工一大队给予汪成荣停职处理,大队长杨海宁称,“他不肯交钱的话,我们还有其他手段。”
在2008年9月5日公布的第13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中,汪成荣榜上有名,是整个田径队唯一来自青海的教练员。他带领6名队员参赛,其中弟子张振夺得男子5000米、男子1500米T11级别两金,祁顺获男子马拉松T12级金牌,何称恩获男子800米T36级银牌。2008年10月6日,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发函给青海省体育局和青海省残联,称汪成荣“在任教期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科学训练,成绩突出”。
除了书面表扬,还有前述的那笔奖金。这是汪成荣有生以来拥有的最多的一笔钱,“我(以前)估计能有不少,还跟孙英杰开玩笑说,要是超过80万元,我就不上班了,专心在家哄孩子、陪你玩。”
如今奖金远远超过80万元,他也确实不用上班了——因为这笔钱,他被单位停职了。
2011年12月28日之前,汪成荣已有半个多月睡不好觉。他被上级单位叫去谈话多次,内容只有一个:希望汪成荣把这笔奖金交给单位,由组织进行分配。汪成荣说,据他了解,队里已有方案,他只能拿到这笔奖金的20%。
汪成荣认为,在借调到中残联带队期间,他和原单位从未就奖金分配一事有过任何协议,“只要拿出相关文件,说我该上交奖金,那我多少都交,要是拿不出文件,我一分钱也不交。”大队长杨海宁称队内有相关文件,只是不便出示。关于奖金的再分配,杨海宁不肯细谈,“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你以为这是一个人的事?多少人为你服务呢?不派你出去,派个阿猫阿狗出去也一样的。”
继“停职决定”后,青海体工一大队又连发4次通知,要求汪成荣“说明情况”。2月23日,第4份通知称,“外派执教属职务行为,大队有权知晓外派者的工作情况,包括奖金收入”。
在汪成荣提供的一份名为《关于下发第13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教练员奖金的函》中,中残联体育部把给汪成荣的149.91万元认定为“教练员奖金”。汪成荣说,他和其他借调的教练联系过,“其他教练没这事儿。”
停职,只是“初步处理”,“他不肯交钱的话,我们组织还有其他的手段。”杨海宁说。
(范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