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升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蔬菜价格取代猪肉成为“主推手”。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3%,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0.5%,影响CPI上涨约0.64个百分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蔬菜价格连续三周上涨,其中最为吸人眼球的就是“10元钱两根”的“向钱葱”。泰达宏利基金认为,这是由于今年南方阴雨天气和北方的寒潮对蔬菜和水果的长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蔬菜价格的高位震荡极大地影响了3月的CPI数据。当然,3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较大,拉动车用燃料价格上涨3.1%和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数据反弹引发的通胀担忧,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表示,3月份CPI数据超出预期,很可能会增加决策者对通胀反弹的预期,这个数据会限制政策放松的尺度。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指出,由于国内结构型通胀压力依旧巨大,预计未来通胀压力将继续增加,央行仍将对政策前景保持谨慎,3月份CPI数据降低了近期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降准可能被推迟至5月或6月。
分析人士还认为,3月份CPI数据对于股市的未来走势,一定程度上带来些许利空。泰达宏利基金认为,未来投资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在规避追涨杀跌的同时,发掘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