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忧患方有改善
———读《上海万花筒》有感
何龙
  ◎何龙 

  在友人的推荐下,我得到了一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上海万花筒》,作者是专门研究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孤岛文学的应国靖先生。 

  国靖先生凭藉着对上海的人文历史深入的研究,以其对上海半个多世纪时空进程的了解,形成了他对上海人文现象的独特视角。 

  《上海万花筒》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涉及各行各业。所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举凡上海人的习俗、心态、性格、爱憎以及其所关心的物价、交通、教育、就医、住房、诚信、婚恋,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无一不涉及其中。作者运用他在研究三十年代文学时所累积的的深厚功底,对上海各阶层的社会角色作了深入的解剖,深层次地挖掘了各种社会现象产生的人文意识,并对现下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拷问。 

  在《上海的物价究竟是高是低》中,作者根据他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对中外的价格进行了客观的比对;在《如何才能抑制暴利》中,作者企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应先生的忧患情结,令人肃然起敬。 

  在《干部出国是工作还是福利》一文中,作者讲了一个极其荒诞的“笑话”:一个纺织代表团去国外考察手帕,经过十几天在欧州的考察,足迹遍及梵蒂冈、罗浮宫、角斗场……饱餐异国风光后,若有其事地得出了“现在外国盛行餐巾纸”的结论,真令人啼笑皆非,更是不寒而栗。 

  在《从补交‘小费’和大发‘小费’说起》中,作者回顾他以前接触过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这些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干部从不摆架子,从不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在生活中也很节俭,甚至隔天吃剩的一条鱼,第二天还接着吃。他把这些正直、廉政的干部和一些级别并不怎么高,却极会作威作福、肆无忌惮,酗酒、叫小姐,发起小费来“一叠叠百元大钞乱发”的官员相比后指出:“恰恰这些不知算老几的人做着比老大还厉害的事,做着使腐败越演越烈、官民关系日趋恶化的事”,作者鲜明的爱憎跃然纸上。 

  对于上海人的习俗和日常生活方式,作者的笔下既饱含感情,也不乏一丝感慨,在《上海人都到哪里去了》《上海人的时间观》《上海的所谓“小男人”》《上海人好爱面子》《上海人真冷漠吗?》《上海人搓麻将》《上海也有衙门作风》等文中,作者满怀着“哀其不幸,忧其不争”的感情,写出了上海人无奈的生活心态。 

  在《上海万花筒》中,作者满怀着对上海这片热土的挚爱,运用亦庄亦谐的语言,忠实地向人们展示了上海人的所思、所想以及潜在的欲求,向读者传递了关于上海各阶层的大量的信息。是一部可读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也是令所有欲关心上海、了解上海的读者解惑的一本破题之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长三角/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人才
   第B1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19版:人才/留学招生
   第B20版:人才/留学招生
记住那个年代 记住那些人
池田信夫的《失去的二十年》
生活一直都是那个样
有忧患方有改善
《小窗幽记(外2种)》
图书
图书
图书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B06有忧患方有改善 2012-05-13 2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