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曾说:“人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然而,谁说苇草没有思想了?这世间,不论是小小的苇草,还是参天的大树,都有它的思想。
树有树的思想,正如人有人的思想一样。
树的思想是树的思想,就如人的思想是人的思想一样。
每棵树都有各自的思想,每棵树的思想各不相同。
树的思想是内敛的,是在树的气质中所表现出来的。
比如松树。
学校里有一棵松树,高于五层的教学楼。层层松针间却留了较大的空隙:这是豁达,在这空隙中可容纳一切喜怒哀乐;亦是热情,老者的热情,正张开双臂拥抱天地;还是仁厚,老者的仁厚,为飞鸟留出了乐园;更是智慧,老者的智慧,他懂得“留白”的美与重要。
小区里也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层层叠叠。而每一层的枝末都微微弯下。似是在紧紧抠住什么:这是谨慎,中年人的谨慎,抠住的是土地;亦是操劳,中年人的操劳,他需要土中的养分让自己长得更高大,不停地汲取。
来往于家校的路上也有一棵松树,一片片的松针极不整齐,有上有下,如醉酒之人:这是狂傲,年轻人的狂傲,是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的痛苦,是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孤独,是唯求一醉以解脱烦恼的空虚,还是……
又比如黄山松的苍劲、坚毅。不同的天地滋养了不同的树,于是不同的树就有了不同的灵性,不同的思想。
而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称颂梅的孤高、竹的气节、桐的清虚、榕的壮阔、枫的热情?这些是本性,是心境,是气质,更是思想。
谁说只有人才有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