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咨询被浇冷水
家住杭州城北某小区的赵老太今年78岁了,本来身体还硬朗。自从去年老伴过世后,老太太说笑少了,整天把自己锁在屋里头,身体每况愈下。儿子赵师傅去咨询医生,医生说,要多陪老太太说说话。
可赵师傅和妻子平时都要上班,没时间来照顾老母亲。这段时间,空巢老人死在家里多日无人知晓的悲剧频频见诸报端,赵师傅着急了,于是张罗给母亲找个条件好点的养老院。城北有好几家养老机构,其中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最大。赵师傅上门咨询,没想到当头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在赵师傅之前,该中心已有上千人登记排队。按照正常情况,要等三四年才能轮到赵师傅的母亲。问了其他国办机构,也都是超负荷运转。
朋友介绍了一家民办的,环境和条件都挺好,但赵师傅嫌太偏远,看望母亲不方便,最后只得通过中介找了一个保姆,在家里伺候老母亲。
国办机构一床难求
杭州市级养老机构主要有3家,分别是第一社会福利院、第二社会福利院和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其中,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是目前浙江最大的国办养老机构,中心有1400多个床位,随着老人逐年增加,又加了不少床位,住有1500多个老人,属超负荷运转。
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无奈表示,每天打电话来咨询登记的人有几十个,确实存在像赵师傅所说的一床难求的局面。特别是单人间,要七八年才能循环一次,中心原有老人要优先安排,所以要住单间,运气不好的话,等10年都不一定能轮到。
随着杭州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下城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区人口总数19.94%。约每5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而在老龄化程度重的社区,老年人数占37%,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
在杭州,不仅市级的国办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每个区县市以及街道所属的养老机构都存在一床难求的局面。
民办机构门庭清冷
与国办养老机构的紧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养老机构。在杭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多富余,不得不打广告吆喝。不过仍有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因入住率严重不足,最后关门大吉。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陈娜表示,目前杭州的养老市场确实存在国办养老机构热、民办养老机构冷的局面。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受传统习惯影响,老年人都比较信赖国办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办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确实要比民办好,国办养老机构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都比较充足和优惠,因此在环境和设施的投入要比大部分民办机构多。国办机构还配备较大规模的医疗、活动等场所,有心理学专业的义工,而民办这一方面是短板,特别是在市区的民办机构因为条件限制,甚至连活动场所都缺乏。
国办养老机构的收费还比民办低。由于国办机构有财政拨款,经营上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民办养老机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加上有土地出让金的成本,收费往往比国办机构贵。尽管民办养老机构打出环境和服务质量牌子,但老人们并不认同。
多种因素造成了在养老服务市场中,民办机构不如国办机构来得吃香。 童俊 俞洁玉 刘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