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探索聋健融合教育,学生听力言语康复考核连续多年全部通过——
老师买菜时也习惯打手语
孙云
  儿童节前夕,启英幼儿园收到特殊礼物:参加市残联聋康中心组织康复考核的16个听障孩子全部获得合格证。6岁女孩丁丁用标准的普通话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证书是一级的!”

  闵行区启英幼儿园作为上海有名的聋健融合教育幼儿园,连续多年在听力言语康复考核中达到100%的通过率,不是偶然。最让老师们骄傲的是,一位家长前不久发来短信报喜——原先只会“咿呀”发音的女儿最近被上海交大预录取,这可是他们原先不敢想的! 

  朗诵诗歌口齿流利 

  “我们是一群特殊的小伙伴……”6岁的丁丁扑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不打格楞地把即将在幼儿园艺术节上朗诵的诗歌向记者背诵了一遍,咬字清楚,而且聊起天来反应也很灵活。她还“抱怨”说,她喜欢玩“愤怒的小鸟”,虽然家里有2台iPad,爸爸妈妈却经常不让她玩,连“喜羊羊”也不让她看,怕影响她的视力。老师夸她漂亮,她立刻“炫耀”说:“我的好朋友也很好看。” 

  教了她3年的陆雪梅老师说,丁丁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丁丁来幼儿园时,只能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说什么字都带着浓重的鼻音。老师们起初以为她鼻子里长了异物,后来才发现是听力不佳所致,于是,老师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言语矫治,让她改掉错误的发音习惯。后来,她的发音准确了,人也活泼了。现在她已经和普通孩子一起读中班,不仅在幼儿园学诗朗诵和唱儿歌,周末学习跳舞,将来还打算学钢琴呢。 

  丁丁的梦想并不遥远,因为,许多听障孩子走出幼儿园后,都在学校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8年从松江慕名而来的陈西尔属于重度听力障碍,只能听到95分贝以上声音,起初除了“咿咿呀呀”,什么话也不会说。老师们敲击乐器刺激她的听力,又做出张开双臂等各种姿势,利用身体感知,让她学会发出a、o、e等各个音节。虽然她足足花了两年才学会全部拼音,虽然她的zi、si、shi发音还有些模糊,可是都不妨碍她成长为一个健谈、奋发的女孩。上小学时,她就参加了全市听障儿童的演讲比赛,后来又考上重点中学,获得“上海市雏鹰好少年”等称号,最近还被上海交大预录取。 

  老师在家特别“罗嗦” 

  从两次退休“未遂”的73岁园长沈巧珠到每个教师,他们都全身心扑在特教事业上。 

  主管听语障碍儿童教学的语训部主任韩秀华说,她从普通幼儿园刚被调到启英幼儿园时,也很想不通,但渐渐发现这个特殊岗位的意义。过去,老师要用手指比划出各种拼音字母的形状教聋哑孩子。韩秀华说,经常有人奇怪地问她,为什么看见她在逛街、乘公交车和买菜时,手指总是上下翻飞,她这才意识到,在说话或者思考时不由自主地打手语,已经成了自己的习惯。 

  陆雪梅说,日积月累,每个老师都有“职业病”:有人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发音和句式,每句话都得要求孩子说完整,一点不允许省略;有人习惯反复地教聋哑孩子,所以平时在家也特别罗嗦,常遭家人批评“这件事你已经说过3遍了”……说起这些,每人都有一箩筐,但这些恰恰是他们高度责任心的体现。 

  指导孩子开导家长 

  正是因为他们的事业心,启英尽管是一所民办幼儿园,但在全方位的聋哑儿童康复训练上,成绩却相当出色。 

  启英最早提出“医教结合”,在幼儿园里就能为50多个听障孩子测试听力、检查助听器适配情况、配发助听器等。比如丁丁在接受采访时,老师听到她的助听器里传出杂音,马上摘下检查,迅速调适,避免加重损伤。 

  启英开展的艺术教育和聋健融合教育,让康复有效果的孩子和普通幼儿随班就读,一起学钢琴、古筝、舞蹈等艺术课程。第一个参加钢琴学习的多多,双耳重度残疾,虽然只能靠助听器听到微弱声音,美妙音符却让他的世界变得生动起来,他会随着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声舞动身体,会听到《梁祝》后自己去找来曲谱模仿。他离开幼儿园前,已考出业余钢琴五级。进入小学后,他又学会口琴、英语朗诵、主持、绘画和魔术,已经成了少先队小队长。 

  老师们不仅在课堂内外都带着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言语学习,还为家长做心理按摩。陆雪梅说,少数家长见孩子一走出校门,就摘下他们的助听器。每次看见这情景,老师们都会劝说:“如果连父母都介意和歧视孩子,他们会变得更加敏感、自卑。”聋儿哲哲的母亲说,她曾经夜夜流泪到天明,多亏幼儿园老师们耐心倾听她的倾诉,悉心开导,她说:“如果没有这些心理咨询师,我不可能撑到今天。”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阳光天地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老师买菜时也习惯打手语
和妈妈一起游览苏州河
学竹刻 比书法 游公园
浦东启动无障碍电影观摩
这里的餐厅静悄悄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B04老师买菜时也习惯打手语 2012-05-22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