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几次婚礼,大都在五星级宾馆,上百桌的规模。入席后,必须等到18点18分,司仪才会隆重宣布婚礼大典正式开始,新郎新娘闪亮登场。桌上摆有冷盘和饮料,却不便动筷子,脑子里就难免滋生杂七杂八的感想。
如今的婚礼,几乎都请婚庆公司承办,价格不菲,但这个钱家长愿意掏。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婚礼似乎有点不中不西。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本是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中引导新人入新房时的混声合唱,现在改编成了管弦乐,在新人入场时奏响。而喜气洋洋的中国民间音乐,则很少采用。当其时,主持人会当着所有宾客的面,问新郎和新娘:“你愿意让某某作为你的新娘(新郎)吗?”回答自然是:“愿意。”其实,这样的问答,本是西方教堂婚礼的仪式,宴会厅不是教堂,司仪也不是牧师,算是洋为中用吧。旋即,司仪又让新人喝交杯酒,拜天地、拜父母、夫妻互拜———更换了传统中国婚礼的一套。
举办婚礼,主要是为了庆贺新郎新娘喜结连理。然而,这一天他们却最辛苦。为了取悦于人,他们往往早早地精心装扮,满脸笑容站在宴会厅门口等候宾客。婚礼过程中,有交换戒指、拥抱亲吻、斟同心酒等规定节目的表演。随即,一桌又一桌地向宾客们敬酒敬烟,一大圈走下来,顾不上吃什么东西,很快又要去门口欢送离席的客人。回到新房,早已疲劳不堪。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婚礼文化也就不容小觑。传统中式婚礼,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身穿凤冠霞帔的新娘被送上大红花轿,然后拜天地、掀盖头……这些都曾经积淀厚重的民俗文化,但它毕竟跟今天的生活距离已远,在旅游景点作“保存性”表演还是有意义的。而目前流行的婚礼程序,中西混杂,要说“文化”似乎还远不够。那么,从事文化产业的精英们,能否设计出一套既符合文化传统,又有今天生活特色的婚礼仪式,在年轻人中推广呢?